2019年2月
金融業百年大計 開放銀行是未來王道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風潮勢不可擋,國內金管會有意推動,銀行業者更是磨刀霍霍。只是,金融業要從傳統保守走向如此創新的型態,勢必面臨不少挑戰。
走向開放銀行這條路,是台灣金融業的百年大計。」王道銀行個金資訊長林愛國直言,這條路勢必挑戰重重,當然也需要更加謹慎小心。
在金融業待了超過20年的林愛國,曾替中信金規劃多個數位金融平台,後來接受王道銀行延攬,短短1年內便打造出台灣第一個完全以手機提供服務的原生數位銀行,可以全程在線上開戶、申請信貸、換匯、機器人理財與24小時視訊客服,結合雲端客戶管理系統與大數據分析,相當創新,一舉拿下第九屆菁業獎「最佳數位金融獎」優等獎的重要獎項。
四贏局面推升台灣經濟動能
林愛國認為,以台灣的條件,各項金融服務已發展得夠成熟、細膩,而且不僅有優秀的技術人才,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素質也很整齊,若是有決心推動開放銀行,一定可以創造「四贏」局面:客戶贏、銀行贏、金融科技等新創業者贏,連帶推升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國內整體經濟也是贏家。
只是,若要達到四贏局面,林愛國強調,政府、傳統銀行業者、創新型態業者(例如純網銀、線上支付業者、金融科技業者)都必須參與,一起推動開放銀行的平台。如此一來,便會面臨一般人最質疑的問題:傳統的金融業者,願意將珍貴的客戶資料分享給競業嗎?會不會以法令遵循等問題為由,拒絕加入?
本身也待過傳統銀行多年的林愛國指出,他能理解傳統業者的顧慮,除了是否要輕易分享耕耘多年的客戶資料外,許多高端客戶對於銀行為了因應型態而做的調整,比方說改變網站設計與介面,這些變化都令傳統銀行相當抗拒,這是傳統銀行的包袱。他認為,最理想的模式是由政府來統籌、規劃。等該平台建置後,更應該祭出監理金融業者的高規格,來監理該平台。
其實,「Open API」的概念在台灣並不算是第一次有人討論,甚至可以說已有成功案例,就是所有銀行業者再熟悉不過的聯徵中心。
聯徵中心為國內第一個跨金融機構的信用報告機構,同時從各銀行蒐集個人與企業信用報告,並藉此發展出信用評分機制、建置全國性資料庫,供會員查詢利用,成立迄今,一直被譽為國內可信度最高的徵信機構,對於促進信用交易安全的貢獻,不在話下。聯徵中心便是由金管會負責的。
而新加坡由財政部、科技局共同開發的MyInfo平台,也是值得參考的案例;MyInfo儲存經由政府認證過的個人資訊,如身份證號碼、住址等,當使用者需要驗證身份時,只要授權網站使用其資料,不必重複填寫表格,將身份驗證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幾分鐘。目前有330萬組電子政府密碼(Sing Pass)已被自動加入MyInfo資訊庫。
2017年11月,新加坡政府科技局開放「MyInfo 」個人資料庫,只要民眾同意,經政府審核許可的私人企業便可使用這些個資。根據官方估計,開放1年後將有20家私人企業可以使用、50家企業申請中,這些企業包括傳統金融業者、金融科技業者,以及房地產、公用事業機構,而且協助企業簡化90項電子服務運作流程。
服務內容包羅萬象
開放銀行還有另一大挑戰,就是個資法限制重重,如何在適度鬆綁之際,又兼顧民眾最在意的個資安全問題。林愛國認為,個資法的鬆綁是勢在必行的,看看被譽為金融創新教父、暢銷書《Bank 3.0》作者Brett King所創建的美國第一家手機銀行「Moven」,便可得到答案。
Moven由理財App起家,本身並無銀行牌照,其模式是與傳統銀行合作,提供完全針對手機的記帳、理財等服務,形同每個人手機內的數位理財管家,而且Moven還發展出自有的信用評分系統,可根據用戶的財務狀況、社交行為等去打分數,進而決定各項手續費、利率高低,或是能否優先體驗新產品與服務。
Moven並不具有銀行的身份,但它提供的功能及業務,充份詮釋了「數位銀行」該扮演的角色。為什麼Moven可以成功?正是因為美國規範個資的法規有彈性,允許銀行有限度地將客戶個資提供給Moven。反觀台灣,由於業者不想違反個資法,推展許多業務時,往往窒礙難行。
林愛國說,保護用戶的隱私權當然是首要原則,只是法規在合理範圍內修改,參與開放銀行平台的業者,可以對該平台授權到什麼程度,必須規範清楚。
舉例來說,新加坡政府決定將My Info平台開放給私人企業時,也曾引發用戶隱私權的討論。新加坡的做法是,用戶有權決定是否授權該企業使用MyInfo中的訊息,而且私人企業透過MyInfo獲取的個資,必須與業務有關,比方說用戶欲申請信用卡,政府僅會向銀行提供個人收入資料,其他資料不輕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