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
銀行業者發揮空間大 亞太區金融進展最快速
新加坡銀行業大步與金融科技業展開合作,推出公開API應用程式,開創「以客戶為中心」的體驗服務;香港的開放銀行具備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與轉換能力,和快速成長的雲端應用,如何取他山之石,值得台灣再深入研究之。
2019年1月13日星期天,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C MA)一如周間工作日,宣布「開放銀行業務今天滿周年了」,這個滿周歲的新金融業務,不必在意實體銀行有沒有開門營業,如果發展順利將可以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一年365天,天天為民眾提供需要的金融服務。
回頭看看過去的1 2個月,英國CMA認為,縱使開放銀行業務只是初始階段,已取得巨大進步,例如約有200家組織機構逐步加入,「這將徹底改變銀行業務,和民眾未來管理資金的方式」,CMA強調,推動開放銀行業務,解決了英國零售銀行市場調查中發現的競爭問題,是必要採取之補救措施的核心要素。
端看新加坡和香港的開放銀行服務發展近況,其實英國官方的腳步已經慢了。
2016年星國萌芽
亞太區開放銀行優等生
2016年11月,沒錯,比英國早了13個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新加坡銀行協會(ABS)共同發布一份規劃縝密的發展藍圖《Finance-as-a-Service:API Play book》(金融即服務:A P I手冊),被視為新加坡對API的規範與指導原則,其中包含API治理、實施、應用和設計原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項電腦程式編程的介面,作為軟體系統不同組成部分銜接的認定,例如,銀行內部專屬的軟體系統經過API,開放給外部的電商公司規劃客戶資料安全嫁接的可能。
為什麼推進API是新加坡官方認定開放銀行的重要破冰?
MAS副局長Ong Chong Tee公開演講解釋,開放銀行的核心概念是消費者可以先確切掌握自己個人的資料,一旦有金融服務的需求,可以通過API,把個人資料無縫接軌提供給金融機構,其中,居中的第三方機構是關鍵角色,只有消費者本人可以決定與選定的第三方機構共享個人資訊。
「這般的推進可以促進競爭,提高訂價和服務品質」,MAS認為,消費者有權擁有自己的財務資料,但不是只從金融機構拿回權利,而是經由合法規範,讓相關數據可以在金融服務業者之間移動,透過消費者的自主選擇來刺激業者的進步。
2016年啟動的API原則規範,給予新加坡業者十足的發揮空間,新加坡官方亦不停歇地在「智慧國計劃」中,規劃金融服務的數位轉型環境,包括2017年9月推出電子轉帳網路(NETS)全國支付服務,如重要里程碑的NETS Pay電子錢包;2017年底,建立了API交換(APEX),讓整個新加坡的政府機構透過API,安全地共享數據,APEX系統而後成為新加坡與東協國家金融服務串接的關鍵平台。對於金融業來說,新加坡政府建立一個金融API註冊表,一旦業者啟動API單項開發,就能按功能類別進行追蹤。
新加坡開放銀行的推動過程,有一個重點需要特別強調,MAS傾向站在非強制性監管,除了前述的《金融即服務:API手冊》,並沒有明確要求的治理框架,更沒有具體的法遵或進度時間表。
依據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的說法,台灣的發展方向,傾向新加坡的自願自律模式,金管會以行政命令或銀行公會自律即可實行,必須避開修法強制的途徑。
新加坡銀行業的自主進擊
基於MAS的「放手原則」,新加坡許多銀行業大步與金融科技業展開合作,推出公開API的應用程式,渣打銀行有The Good Life服務,為新加坡客戶提供商業生態系統,服務內容有客戶優惠、替代支付方式和獎勵積分選擇。此項合作模式,類似花旗(台灣)銀行與電商龍頭P C h ome網路家庭合作推出的「花旗PChome Prime聯名卡」,同時透過API相互開放進行資料串接,減少客戶重複填寫資料的時間,優化客戶辦卡流程。
DBS星展銀行和OCBC華僑銀行是兩家新加坡在地銀行,在API推動應用上有成績可循,並與MAS架設的PAY NOW電子支付系統串接。DBS星展銀行早在2017年11月就跨出大步,推出全球最大的銀行API開發者平台(API developer platform),其他品牌、企業、金融科技和軟體開發人員可以透過這個API平台,串接銀行開創「以客戶為中心」的體驗服務。
星展銀行一開放API開發者平台,就推出155個API,擴及20多個類別,包括資金轉帳、紅利獎勵、PayLah!等,超過50家生活消費型公司,如美商保險業AIG、麥當勞、房仲業PropertyGuru等,或FoodPanda、Homage、soCash等新創企業都參與平台。換句話說,串接星展銀行的零售公司因此掌握到參與開放銀行趨勢的首波優勢!
星展銀行在API的好開端,與自家銀行的數位化發展策略有關。作為數位金融的創新先驅,率先以數位科技形塑未來銀行的營運模式,榮獲《歐元雜誌》二度評選為「全球最佳數位銀行」,提供包括消費金融、中小企業及企業金融的全方位金融服務。星展銀行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說,星展的數位化發展和其他同業一樣「提供客戶最需要的」,只是要更注意的是,客戶的需要是會隨著世代改變。
新加坡是開放銀行準備指數第一
新加坡金融主管單位放手讓銀行業自由發展開放銀行,如果沒有在地業者,如星展銀行、華僑銀行的主動邁步前進, 2018年第四季兩份最新全球開放銀行排名與調查報告:《Finastra開放銀行準備指數》(Finastra open banking readiness index),以及埃森哲(Accenture)和Innopay Open Banking Monitor合作的《THE BRAVE NEW WORLD OF OPEN BANKING》,新加坡不會有機會站上世界舞台。
《Finastra開放銀行準備指數》是金融數位化調研機構Finastra和美國市調公司IDC集團的合作成果,除了探討開放銀行業務將如何改變銀行業價值鏈,該如何重新吸引客戶、提供新產品和服務、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做法建議等,同時為亞太區14個國家進行排名,無庸置疑的,新加坡是理所當然的第一名。Finastra研究團隊表示,評估開放銀行業務準備指數有5個方面,第一名的新加坡當中,在地業者星展銀行已經超過兩個,比任何澳紐、香港的銀行業都來得更具創新性。
埃森哲的市調報告針對11個國家、100家全球銀行,有330家中小企業和330家大型企業高階主管,了解銀行和銀行企業客戶對於開放銀行業務的期望和計劃。結果發現,商業銀行客戶其實也希望有零售銀行客戶的便利服務,亞太地區多達8成的大型銀行已規劃2019年為商業客戶投資開放銀行業務,「這正是開放銀行可以施展的勝地!」
針對新加坡的調查結果,埃森哲團隊指出,當地商業銀行客戶希望開放銀行業務能降低銀行間連接的複雜性和手續成本,同時能使企業界接觸到更多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其中,中小企業對開放銀行服務的期待,集中在現金管理、會計軟體和融資;大型企業則對資金管理、流動性管理和融資,能在不同銀行之間有所比較。
有趣的是,這份市調報告也證明,新加坡開放銀行業務已進入正規軍團,33%的商業銀行客戶表示,已經參與開放式銀行業務平台,另有35%的業者計劃在2019年跟進,近四分之三的大型企業客戶和中小企業都是與原先往來的銀行,進行開放銀行計劃的合作,「新加坡的銀行業早就體認到,同時開放API和提供開放銀行解決方案,才是贏得競賽的正確做法。」
香港循序漸進推動開放業務
《Finastra開放銀行準備指數》的亞太區排名,香港次於新加坡、澳洲,調查單位表示,香港開放銀行準備上的強項,包括具備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與轉換能力,以及快速成長的雲端應用,但是銀行網路對於API的應用力度仍需加大。
香港金融管理局對於金融科技的推動,近2年來「三步當二步走」,放棄英國立法為先的做法,改採新加坡業者自主參與的模式,且新加坡有過的研發經驗亦讓香港少走了些冤枉路。在開放銀行業務上,香港金管局於2017年9月公布7項舉措,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制定開放API框架為其中一項舉措,較新加坡遲了3個季度。且於2018年7月發布銀行業開放API框架。
力促銀行業開放API,同時允許第三方服務提供者,通過API連接另一個機構的內部系統,香港金管局認為,唯有開放API有效實施之後,不同銀行的產品和服務資料,才能匯合到同一個網站/應用程式上,方便使用者比較、自行進行財務規劃,而新的服務提供者也可利用已開放的資料,提供獨特的產品和嶄新的用戶體驗。
第一階段開放API的目標是2019年1月上旬,香港科技園Data Studio提供統一資料庫羅列各銀行開放API的資料,協助開發者更易獲取資訊。同時,銀行亦計劃提供網站發放其開放API的技術規格。其中,提供核心銀行功能的開放API包括:存款、檢索儲蓄帳戶產品、檢索往來帳戶產品詳情、檢索定期存款產品詳情、檢索外幣帳戶產品詳情。至於一般民眾比較期待的申請信用卡、貸款產品等,香港金管局認為要有多項配套做法,估計在2019年10月底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