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
個資保護vs.金融創新 達成最佳化金融服務
開放式銀行業務,代表著資料所有權將交還給客戶,在客戶授權下可將個人資訊交予第三方使用。澳洲政府希望透過更公平、個人化的銀行服務,不僅讓消費者尋求「更好的交易服務」,更期盼刺激銀行業以提升競爭力,達到三贏局面。
許多國家積極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服務。其中, 澳洲政府宣布將於今(2019)年7月1日起,開始分階段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自此以後,應客戶要求,澳洲主要銀行將必須提供信用卡、金融卡、存款及交易帳戶等相關資料;從2020年2月1日起,也將要開始提供房貸資料。而非主要銀行則是預計在2021年7月1日後陸續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
澳洲政府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法瑞爾(Scott Farrell),是澳洲推動開放銀行幕後的重要推手。去(2018)年11月底,他曾應邀來台分享澳洲推動開放銀行的經驗。當時,法瑞爾指出,這是一場個資保護與金融創新的對戰,所有參與業者必須同時做到分享意願和資料保護,才有可能達成「更好的金融服務」。
2019年7月開始上路
2017年7月20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對外委託開放銀行業務審查,由法瑞爾擔任主席。法瑞爾的任務是必須推薦出最適合澳洲開放銀行業務的模式。最終審查報告於2018年2月出爐,針對監理框架、銀行資料類型、銀行客戶的隱私權和安全保障、資料傳輸機制及實施方式等議題,提出50項建議。
2018年5月,澳洲政府根據法瑞爾審查報告提出的建議,決定開始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並針對消費者資料權(Consumer Data Right)展開立法程序。對銀行而言,這意味著將資料所有權交還給客戶,而且在客戶授權下還可將個人資訊交予第三方使用。政府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更公平、更個人化的銀行服務,以促進創新,讓消費者能做比較和尋求「更好的交易服務」,最終刺激整體銀行業提升競爭力。
自此, 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ACCC)、澳洲央行(RBA)、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澳洲金融監理局(APRA)共同負責建立實現開放銀行的轉型框架,以協助業者為2019年7月1日開放銀行上路做好準備。ACCC與澳洲隱私保護辦公室(OAIC)還肩負確定開放銀行規則,以及包括資料移轉、資安等標準。OAIC將特別確保隱私保護為開放銀行系統的基本要素。
澳洲四大銀行先試行
假設《消費者資料權法》(Consumer Data R i g h t B i ll)能在2019年初通過立法,澳洲政府將於2019年7月1日起開始分階段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在第一階段, 將由澳洲聯邦銀行(CommBank)、澳新銀行(ANZ)、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澳洲國民銀行(NAB)等四大銀行率先試行,四大銀行囊括澳洲金融業約9成5的市占率。
目前,澳洲政府已為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擬定時間表,詳細時程請參閱附表。開放銀行資料(Open Banking Data)為澳洲政府設定率先運用消費者資料權的第一個產業,之後還會逐步推廣至能源、電信等產業。澳洲政府也正在衡量消費者資料權未來如何應用到更多產業。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澳洲政府也嘗試考慮資料擁有者與接收者之間資料流雙向互惠的概念,以及從第一天開始資訊交換時只能讀取、不能寫入的做法。
NAB表示,支持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和共享客戶資料,但呼籲採用強制性資料共享標準的謹慎做法,以免客戶資料落入不肖之徒手中而造成損害。ANZ亦擔憂資安問題,例如資料竊取和濫用的責任歸屬,以及開放資料成本與採用的最佳方法,並認為這些問題應在開放銀行上路前先解決。Westpac也提醒,在新的開放銀行制度下,如有重大資料外洩,都可能導致大規模的身分盜用和對支付系統完整性失去信任。因此,希望採用分階段、基於風險的做法來開放資料和應用程式介面(API),以降低風險。

分階段開放銀行業務
根據澳洲政府推動開放銀行的時程表,今年7月1日起,四大銀行將依客戶要求,先從金融卡、信用卡、存款和交易帳戶等資料開始提供。2020年2月1日,則進入第二階段,新增房貸資料提供服務;最終將包含法瑞爾審查報告中所建議的所有銀行產品項目,像是商品服務稅和稅收帳戶、外幣帳戶、退休金領取帳戶等等。
至於非主要銀行,則是預計於2021年7月1日後陸續實施開放式銀行業務。不過,澳洲政府表示,ACCC將有權在必要時調整時間表。
不可諱言,澳洲開放銀行服務上路前,仍需要面對許多問題,包括如何增加資料安全性、預防欺詐行為、保護個人隱私,以及誰能掌握平台的所有權、誰來協調平台的服務、誰來負責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遇到爭議衝突時的解決機制等等。這些都需要有事先良好規劃與配套措施,才能創造金融機構、新創事業與客戶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