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
第一階段鎖定擁百萬美元帳戶
台版肥咖條款上路 財富管理另類新商機
台灣今年上路「共同申報準則」(CRS),金融機構將針對個人帳戶超過百萬美元,以及新開立的帳戶,包括地址、電話、居住國都是審查指標。至於持有不動產、珠寶、古董名畫等,則不會被列入審查指標。
台版肥咖條款「共同申報準則」(CRS)於2019年剛上路,金融機構預計將在2020年6月進行首次申報,9月首次交換金融帳戶資訊。許多在國外開OBU帳戶的存戶可能會擔心未來海外會被多課稅,因而選擇將海外資金回流台灣,也讓銀行業嗅到了財富管理另類新商機。
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RS),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14年7月所發布的一種跨政府協議,主要目的在建立國際間金融帳戶資訊交換的機制,並與帳戶持有人的稅務居住國進行資訊交換的報告機制。
全球金融帳戶透明化
過去由於各國稅制不同,資訊又無法互相流通,潛藏不少避稅空間,不少富人因此將資產移到海外避稅。CRS最主要的精神,是各國政府透過交換訊息,讓全球金融帳戶透明化,以打擊利用海外帳戶跨國逃稅和不合理避稅的行為,將藏匿在海外免稅天堂的所得都抓回來課稅,因此又有「全球版肥咖條款」之稱。
目前101個CRS參加國的稅務居民,只要持有在稅務居住地以外的境外金融帳戶,該金融機構會遵循CRS標準,將帳戶資料提交給當地主管機關,以便2017年起各國政府可以履行義務,將資料提供給稅務居民地的主管機關,海外資產透明化已是不可抵擋的世界趨勢。
這紙全球追稅令,讓有大筆資產在國外及大陸、港、澳的有錢人個個聞聲色變。很多人聽到CRS就嚇得要命,對CRS有迷思,認為CRS實施後就是要把自己在國內、國外的資產全都透明化,更擔心會被多課稅,但其實只要仔細了解,不需要過度恐懼。
財政部特別在農曆春節前發布解釋令,四類型金融機構應就四類型金融帳戶進行CRS盡職審查及申報。換句話說,任一類型的金融機構,應就其管理的所有類型金融帳戶,進行CRS盡職審查及申報,並不限定金融機構和金融帳戶有對應關係。
財政部官員解釋,所謂不限定金融機構和金融帳戶有對應關係,就是指存款機構不限定僅就存款帳戶進行盡職審查及申報。
有會計師就分析,其實CRS強調的是「金融帳戶」資訊,也就是只管金融帳戶,非金融帳戶資訊並不會進行交換。而哪一些是屬於金融帳戶的範圍呢?包括存款、證券經紀帳戶、理財商品、基金、私募基金、信託及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等,這一些都是需要調查並且交換的資訊。
至於持有不動產、珠寶或是有價商品,例如古董名畫等,這些則是非屬金融帳戶,並不會被列入國際資料交換,因此這部分也成為許多人做資產多元配置的一項選擇。
台灣正式實施CRS,受影響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人壽保險、券商、投信、外商銀行在台據點等,未來每年應向國稅局申報應申報帳戶相關資訊,包含姓名、地址、稅務司法管轄地、稅籍編號、出生日期及出生地(針對個人)、帳號、帳戶餘額或價值、帳戶收入,如利息、股利、出售或贖回金融資產收入等。
日後,金融機構的客戶審查程序將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新帳戶及既有個人高資產帳戶審查,並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所謂既有個人高資產帳戶是指年底帳戶餘額超過100萬美元者。第二階段,也就是既有個人較低資產帳戶(年底帳戶餘額未逾100 萬美元者)的審查,應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
金融單位要主動申報
對象方面,CRS規定金融單位要主動申報,而不是個人去申報。重要的是,認定對象時,會以是否為「稅務居民」來認定,而非用國籍居民來認定。例如在中國大陸,若外國人在中國工作,也有住所並繳稅者,就認定為稅務居民,與國籍並無關聯。
要注意的是,有會計師提醒,大多數人以為人民幣600萬以下的金額就不需要被申報,選擇把資產配在好幾個不同銀行的帳戶去分散。但這只是短期做法,因為中國大陸從2018年開始就不分金額一律都得申報。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分析,過去台商看好海外節稅誘因,紛紛將資金前仆後繼移往海外,但CRS上路後,這些在海外的資金都有機會回流台灣,對銀行財富管理而言極具開發商機,銀行業者也可趁此機會針對高資產族需求量身打造理財專案,向高資產一族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