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

以顧客體驗為核心 創造金融新價值

採訪、撰文:陳雅莉

數位原生世代重視個人化體驗,銀行必須改變溝通模式、設計流程,與這群潛在客建立緊密關係,掌握他們的需求,就等於掌握了商機。


對數位原生世代來臨,越來越多銀行業者運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與數位平台通路,顛覆傳統金融服務,甚至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來重塑行動銀行App,以創新科技打造更貼心的個人化金融服務,搶攻年輕世代商機。


究竟,金融品和服務要如何迎合數位原生世代的胃口?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建宏、玉山銀行副數位金融長劉美玲不約而同地,在未來,服務體驗即場景,這場以顧客需求為核心的場景金融革命,將徹底翻轉我的日常生活,顛覆業發展。


習慣手機操作並講求速度

數位原生世代從小習慣在數位環境下長大,使用手機來消費、交易、轉帳及匯款等比例,超過其他通路。「這意味著年輕世代的金融行為已出現改變,尤其是手機,將成為最大的分行。」建宏直言,銀行業者想要和年輕客群互動,勢必要透過行動通路,因此大幅投資數位通路,儼然成為基本要求。


由於數位原生世代講求快速,習慣在手機上操作,像是Facebook、Google、Amazon等使用介面都強調簡單、直覺化。建宏提醒,如果還要讓客看操作手冊才會使用,或是滑手機滑到迷路,恐遭市場無情淘汰,「我們常開玩笑,只能讓數位原生世代『滑一下』,如果要他們連按兩下滑鼠(double-click),忠誠度就會不見了。」


根據劉美玲觀察,數位原生世代具有即時性、個人化及互動性等重要特質。也就是,這群人更重視即時回饋與反應,強調獨一無二,偏重影音溝通模式,而且喜歡簡潔有力的訊息容。


因此,若要吸引年輕客群,除遊戲化、有趣的設計外,銀行業者也可以將品和服務「碎片化」,讓他們利用3到5分鐘或是等公車、捷運的零碎時間,就能完成金融行為。


數位體驗增加黏著度

吸引數位原生世代,最重要的是數位體驗,可增加黏著度,進而提高顧客忠誠度。建宏表示,當前最熱門的金融場景設定,也就是講求體驗;而且消費者對數位體驗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所以金融業者對於客體驗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


此外,銀行也要得掌握流行趨勢和時間點,加快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傳統做法是等到品設計完整,經過測試與評估後再上市。現在則要採取不同做法,隨時與客互動、傾聽客心聲,嘗試各種創意,運用敏捷開發方式,快速設計出雛形(prototype),然後請客直接體驗,再根據該雛形進行精進與改良。


劉美玲指出,數位原生世代重視個人化體驗,銀行必須改變溝通模式、設計流程,與這群潛在客建立緊密關係,「若不能掌握他們的未來,銀行就沒有未來。只要多和年輕世代互動,就能多一點商機,而且改變顧客體驗方式,不但能大幅節省時間,也更有效率。」


為改善顧客體驗,玉山銀行利用AI、大數據模型,推出e指金融系列,不論是信貸、房貸、企業貸款、申信用等,都能e指通。以房貸為例,客只要一機在手,線上填寫屋況、地址等基本資料,3到5分鐘就能量身打造專屬貸款利率與額度,提升顧客使用體驗與服務效率。


暖心服務滿足顧客需求

以客體驗為出發點,方便操作為設計核心,解決客金融服務的痛點,已成為銀行當前積極發展重點。建宏表示,IBM已協助中國信託、玉山等多家銀行業者利用設計思考及敏捷開發方式,大幅縮短品上市時間,並滿足顧客需求。


例如,「中信Home Bank」App於2018年5月升級上線,短短1個多月,行動銀行客新增10萬人,人平均登入次數從月3.5次提升至6次。而且從簡化登入、便捷交易、智慧理財、主動提醒到個人化服務,Home Bank App解決行動銀行個使用關可能會遇到的痛點。


劉美玲強調,在數位金融場景中,要創造趣味話題,以活手法吸引數位原生世代的興趣,「銀行必須更重視情感互動,服務要暖心又到位。當他們有需要時,銀行服務剛好適時出現,讓他們不知不覺中用到銀行服務。」


未來,銀行若能進一預測數位原生世代想要什麼,把創新科技當作是發動引擎或加速器,並運用其力量,將能搶得市場先機,帶給客更安全、更美好的金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