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

深究行銷話術下 新金融商品全貌

金融商品×課稅實務 你搞懂了嗎?
撰文:陳德霙

在瞬息萬變的金融領域中,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隨時需要掌握最新商品與態。《金融商品課實務》可是近期最實用的升級養成書,從裡到外完全解讀金融商品交易及課規定。

融商品五花八門,像是股票、債券、存託憑證、短期票券、附條件交易等現貨金融商品,近年來還有日漸受到重視的信託系列金融商品,以及透過繁複財務工程所發展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設計趨向多元化。平心而論,在銀行工作的,是否只專注於行銷話術,甚至對於這些商品是怎麼形成的,交易有些衍生風險,可能也不見得非常清楚,更遑論完整了解各種金融商品交易、持有及運用過程相應的可能務,因為除了基本原則性的課規定,不同的金融商品依其特殊交易模式還有不同的課規範,若進一探究下去,不難發現,對於商品本身存有相當疑問之外,對於繁雜的務,更常讓人頭痛。如何在客詢問相關問題的時候,都能從容應對,提升自我專業刻不容緩。

實務+案例,深入淺出

財政部賦署李明機與賴基福二位專家,以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租知識為目的,從相關課規定出發,搭配案例解析,從實務的角度,點出經常混淆的觀念予以釐清,時2年蒐集資料,深入淺出,執簡馭繁解釋與明,彙整撰寫《金融商品課實務》一書,因為作者本身擁有完整的財政學養以及豐富的資本市場監理經驗,尤其是對於重要的租政策與稽作業,從課規範到原理原則,從制規劃再到落實執行,都有相當程度的入,當然有其獨到的觀察與見解。

除了金融商品的推陳出新,越來越多金融商品允許從事附條件交易、借貸交易、相互跨境掛牌交易,隨著數位金融與科技快速發展的趨勢,電子商務也讓金融商品跨境交易變得更為便利,國、外投資人顯然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國的金融業規模,也得以持續成長。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便利和多元化也讓金融商品的組成及所交易模式,甚至是參與人都變得更加複雜,像是交易商品如果同時及境外商品,其所得來源如何判斷,然後衍生課問題也多了一定的特殊性,實務上,除了法律明文規定,更重要的是務主管機關如何針對個別金融商品交易特性與事實逐一釐清,然後再搭配解釋函令方式,予以補充明並明確規範。

透過圖表拆解,萃取精華

全書按商品種類編排,方便讀者實務上的檢索,各章分述金融商品課發展程、現貨金融商品、信託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型金融商品,以及其他金融交易流程及課規範,容範圍廣泛,實乃自我充實本質學能或是務參考書之不二選擇。書中沒有艱澀的務用語,也沒有繁瑣的計算,作者透過大量的圖表消化相關規定後,萃取最精華的心得摘要分享給讀者,對於新手入門者,可以得到最豐富的務知識養分注入,對於從事金融商品銷售者,務知識的加乘,將讓如虎添翼,專業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