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
台新銀行全員熱情投入CSR
給魚吃,也給釣竿 歐洲投資人肯定社會參與
企業社會責任的施行與落實,方法包羅萬象,台新銀行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全員動起來,不僅給予實質幫助,也讓受扶助對象可學習再成長,勇敢地接受挑戰,不僅員工深受激勵,社會也同步獲得更多益處。
「台新做公益是給魚吃,也要給釣竿,這種做法是國內唯一,過去在公益界認為不太可能!但我們做到了!」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很有感地指出,銀行同仁參加部門的員工旅遊,還會自動自發安排去拜訪認養的社福團體,企業社會責任已內建於員工的基因,主管帶領同仁參加完公益活動,回到辦公室,部門凝聚力提高,工作氣氛更好。
銀行扮演永續循環的先鋒角色
傳統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 S R)是要企業能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企業本身不只要追求最大獲利,同時也要對社會、員工、環境等面向有所貢獻。迄今,一家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亦成為許多股東、投資人及外資決定投資該家企業與否的關鍵。
鄭家鐘認為,金融業為服務業,本質屬循環系統的行業,他以人體比喻為社會,金融業就像是身體中供應氧氣的循環系統,體內養分是否足夠,循環系統相當重要。金融業擁有調度資金的功能,就像是人體的循環系統輸送養分,對於社會的影響層面較其他單一產業來得大,有如產業的公器,動見觀瞻。
他進一步指出,國內金融業一方面要創造利潤,一方面也要承擔社會永續發展的責任,在確保社會永續發展,且不影響自己的基本競爭力下,方能於實務上探討如何善盡金融業的社會責任。
讓社會公益成為人生重要之列
企業社會責任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是捐款給社福團體,但台新有不同的做法。鄭家鐘表示,以往企業是營利為先,賺錢後再來參與社會公益,現在新的思潮顛覆了過去的想法,獲利與社會責任同樣重要。台新的做法是全心全力投入社會公益,全國跑透透,事前事後都會持續關注,還會請同仁於晨會中提出報告,不只單純現身在活動中頒獎而已,我們試圖激勵員工把公益當作人生的一部份。
「你看現場同仁參與的熱情就知道,他們是真心誠意地做公益,而不是只到現場頒獎拍照走人。」親自參與多項公益活動的鄭家鐘就指出,那種融入的氛圍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有些員工帶小孩一起投入,小孩看到父母身體力行於公益活動後,自己也變得比較乖,其實把愛傳出去是有正面效應的。
有別於大部分企業做公益是直接捐款,台新為何要大費周章?「要把做公益的決心內建在員工的基因,」鄭家鐘指出,同仁在每年11月投票決定次年資助的社福團體,並在為期1年的投入外,亦去協助被資助的社福團體做結案報告,針對落選的團體則舉辦工作坊進行培力訓練,再加上成立企業天使團,企業貸款戶只要出力就可以一起參與公益。
「這種做法目前是國內唯一,因為不容易,所以值得堅持。」台新過去9年默默認養國內中小型的社福團體,每年資助8、90個團體,各個部門的同仁親自協助幫忙,幾乎是全部動員。
鄭家鐘笑著說:「台新就是憨。」大家都知道,從事慈善工作是要幫助對方站起來,即「給魚吃,也要給釣竿」,但沒有一家企業敢有這樣的決心,因為要動員相當人力,台新這幾年來幫助中小型社福團體自食其力,曾經被同業等著看如何辦得到?幾年下來,擔任長年志工的同仁每年都有2、300人,參加一次性志工服務的同仁更不計其數。
「建立員工擁有社會責任的基因,比去做了哪些活動還重要。」鄭家鐘分析,像這種全國性的活動不是所有企業都辦得到,而台新是善用企業的優勢培養員工社會責任的意識,因為銀行全國都有據點,可充分運用北中南分行的人力,久而久之,員工在參與公益活動中培養社會責任的基因,像有些第一線同仁在承做放款業務時,也會反思客戶的條件是否符合社會正向發展,進而影響客戶及社會,形成正向循環。
總動員做公益 客戶投資人都認同
社會責任不僅內建在員工的DNA,客戶也感染到了。鄭家鐘舉例,有位VIP客戶捐款給台新慈善基金會做公益,也曾一起參加台新舉辦的公益活動,有天這位客戶告訴他,其他銀行以更優惠的利率方案向他招手,鄭家鐘原以為留不住該客戶,沒想到這位客戶卻說:「因為長期參與台新的公益活動,也認同台新理念,根本離不開台新。」
不光是國內客戶認同台新的社會參與,外國投資人對於企業是否盡到社會責任尤其重視。台新的財務長去歐洲最常被外資問到的不是資產負債表的數字,而是問:「你們對社會貢獻做了哪些事?跟其他金融業有什麼不同?」鄭家鐘分析,一來是歐洲的投資人重視價值投資,投資對象是否有盡到社會效益;二來是這些外資機構也要選擇是否善盡社會責任的標的予以投資。
鄭家鐘坦言,就金控規模來看,台新或許不是前3名,但光是社會參與這一塊的全員投入,連歐洲投資人都非常肯定,更鼓勵台新要持續進行。
參考綠色金融準則精神
至於國際間希望透過金融機構的「赤道原則」,即銀行辦理授信融資時,納入借款戶在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和社會責任等授信審核條件,促進企業對環保及社會發展發揮正面作用。
雖然台新銀行目前尚未加入簽署赤道原則,但自2015年起參考赤道原則的精神,對申請新貸或增貸或改貸的授信案件,須填具「融資專業社會/環境風險調查揭露表」,檢核是否符合專案融資。
如何避免對環境或營運造成衝擊影響,並積極進行減緩與調適、做好風險管理,且善盡環境保護的責任;台新分別落實於將風險管理政策納入氣候變遷風險,明訂集團風險管理程序,除過去著重的信用、市場、作業及流動性風險,亦需考量其他永續性風險,包括氣候變遷風險,以降低衝擊與影響。
而為逐步將ESG(Environmental ,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精神納入公司政策中,促使授信對象及被投資公司重視環境保護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台新金旗下子公司陸續簽署「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遵循聲明,承諾加強關注被投資公司的經營與公司治理情形,以提升客戶、受益人及股東的長期利益。
再來是綠色金融逐漸成為全球金融業重點發展項目的趨勢,台新於2018年訂定「綠色金融準則」,適用範圍擴及集團內所有子公司及各項業務,明訂應支持及避免承作對象,並強調ESG風險管理應包含在交易審查與交易後管理中。
鄭家鐘舉例,如果是高污染產業,對環境影響不可逆,就要考慮是否投資;如屬於可逆型的產業,貸放時會寬容一些,但,也會要求做好環保,而如果是對環境有幫助的產業,當然要鼓勵。目前「綠色金融準則」適用於集團的子公司,他也坦言,與企業是夥伴關係,如果不符合這項原則的客戶,會先予以溝通或規勸客戶盡量符合這股綠色趨勢。
至於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係指衡量專案活動對於社會、環境和經濟層面所產生的影響,並以貨幣價值呈現,是廣為各國政府、企業、基金會使用的衡量工具。台新的數位銀行──Richart,是國內第一個計算SROI的數位銀行,其評量更高於Social Value UK網站上金融主題SROI均值的1.5倍。
例如,Ri chart對用戶理財習慣及社會議題關注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包括有50%的用戶減少衝動或過度消費、約50%用戶開始積極關注流浪動物議題等。
台新藝術獎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新秀
在無法被具體的數據衡量而對社會創造出無形價值,將國內當代藝術新秀推向國際舞台者,當屬台新藝術獎。
「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替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的創作得以被發現,被國外看見,進而揚名國際。」鄭家鐘指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呼應台新銀行「創新‧認真」的台灣本土品牌價值,而台新藝術獎的開辦,迄今邁入第17屆,獎勵能激發人文關注、彰顯時代精神,同時富含專業美學成就的藝術創作。
鄭家鐘透露,舉辦藝術獎曾被外界虧是燒錢,有一些單位成立藝術基金會是為了收藏藝術品,但台新基金會每年花好幾千萬,並沒有要藝術家回饋什麼,純粹鼓勵。但他認為,台新不求回報創造舞台給年輕藝術家,得獎的新秀受國外藝術界的邀請,讓台灣的當代藝術為外界看見,替台灣打出一片天,這就是對台新、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雖然國內金融業競爭激烈,但從台新在社會責任方方面面的努力可看出,不僅員工身體力行,客戶更能感同身受,外資也看好。台新多年來點點滴滴的社會參與,可說是在潛移默化中,創造出銀行、社會、客戶、員工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