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
中國信託啟動「臺灣夢計畫」
發揮資源最大利用效率 關懷偏鄉兒童獲迴響
公益慈善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一環,更是金融業近年的顯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啟動「臺灣夢計畫」多年,成功號召企業及員工、客戶的力量,共同形成正面、永續的循環。
暑假期間,「臺灣夢」社區基地持續開張,孩子們在午餐時間集合,用餐後,下午一連串的多元課程即將展開。9歲的阿泰(化名)快速地將吃不完的午餐打包好,腳程飛快地趕回家送給阿嬤吃,然後又匆忙趕回社區基地,為下午的課程做準備。
阿泰的父親曾是油漆工人,但去年爸爸確診罹患漸凍症,雙手萎縮、無法施力,完全失去工作及自理能力。餬口的家計來源突然斷炊,母親帶著年幼的弟弟離家,再也沒回來過,這個家就此失去朝氣。
阿泰的父親屬於中度身心障礙,每月可領將近5千元的身障津貼補貼家用,但家裡還有年邁的阿公、阿嬤,今年初阿嬤發生車禍,腰部受傷,必須藉由助行器才能行走,全家再度落入窮苦的泥淖,阿泰也開始出現失控的負面情緒,讓社區基地的志工與老師們提心吊膽。
「臺灣夢」社區基地志工不僅媒合社會資源,協助阿泰一家減輕家計負擔,志工老師也花時間耐心陪伴,阿泰原本經常會以激進的字眼表達情緒,漸漸地也消失了,他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享受課堂生活。
整合資源協助弱勢族群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自2015年啟動在地計劃「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簡稱「臺灣夢計畫」)。內容是結合在地社區,為孩子打造築夢基地,提供弱勢孩童多元陪伴與在地特色課程、營養餐食,並動員社區組織志工,建構兒少社會安全網絡。截至2018年9月,全台共有26個社區築夢基地,496位學童接受照顧,506位社區志工投入計劃,該項計畫由於將重心放在讓社區在地人照顧社區的孩子,獲得社會廣泛共鳴及許多捐款人支持。
根據「臺灣夢計畫」縱貫性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連續2年參加的孩子中,85.6%覺得可以實現未來夢想,94.7%覺得快樂,更有96.1%上了才藝課程後,覺得自己變得更棒。
公益慈善,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一環,近年對金融業來說,更成為一大顯學。然而,履行實踐的同時,不僅僅只是捐資捐錢、出錢出力,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運用整合資源,致用於真正需要的弱勢族群,並且號召企業及員工、客戶的力量,共同形成正向、永續的循環。
創辦人的遠見發揮影響力
中國信託銀行副董事長利明献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金融業是特許行業,也擔負著促進行業發展、活絡經濟的重任。由於有廣大客群,因此無論是跟企業或民眾之間的連結都相當深,當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不斷成長的同時,也必須關照、回饋於整個社會。
利明献表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首要任務,便是穩健的經營能力及風險控管,對環境、客戶和員工負責,甚至關懷弱勢及環保,「這些議題,30多年前中信金控創辦人辜濓松先生便有遠見,激勵中國信託全體員工發起結合客戶的力量,關懷偏鄉弱勢兒童,發揮深遠久長的影響力。」
「每年中國信託都捐助大筆金額,希望透過機構的力量,去連結社會以及廣大的利害關係人,例如員工、股東和客戶,大家共同去做有正面影響的事情,這也是金融業和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中信金控合併資產突破5兆元,擁有數百萬廣大客戶群,集結眾人之力,力量也是加乘的,其實做慈善,也是要有專業的。」利明献表示。
反毒宣導不遺餘力
中國信託2015年也首創國內企業先河,成立了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這也是全台第一個專職的反毒教育機構,並長期與法務部、教育部等公部門合作,投入第一線校園宣導,以「教育知毒、攜手反毒」理念,將嚴肅艱澀的毒品議題,以淺顯易懂、圖文互動結合科技媒介的方式推展至校園,邁向無毒家園願景。
依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研究,每投入1美元做預防教育,就能省下64美元社會成本。成立3年多來,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走遍全台及離島所有縣市,舉辦反毒巡迴特展及校園宣導,2018年更首開先例攜手國防部推動國軍反毒,反毒宣導累計已觸及近32萬人次,編撰的反毒教材於8縣市,共63所國中小學推動,學生對於反毒教材的滿意度達95%,有94%的學生認為反毒教育獲得不同以往的新學習。
為讓更多人了解毒品帶來的危害,基金會也與知名導演李惠仁合作,推出的全台首部關注藥癮和戒治者的紀錄片《薛西佛斯.EXE》;另外,針對國中小學童推出的蔡阿嘎「現代版白雪公主」、「英雄難過毒品關」反毒宣導影片,透過幽默的劇情及口吻教導學童拒絕毒品;截至2018年底,上述反毒影片總觸及逾134萬人次。
利明献強調,積極投入校園反毒宣導及預防教育,是為了要終止藥癮家庭的下一代,複製不幸的人生,為尋找更多解方,中國信託也作為橋樑,邀請美、德、日、台重量級專家學者經驗交流,尋找更多毒品問題的解方。
事實上,投入「反毒」公益的推手是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更立下終身反毒志工的宏願,這個故事來自於年輕時赴美深造,就讀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他,曾在一次參與學校志工活動時,有位小女孩因毒癮母親疏忽,誤食了毒品而當場去世,深受震撼的辜仲諒於是下定決心,無論再棘手再麻煩,都要避免讓毒品戕害國人的身心。
「信扶專案」助弱勢族群脫貧
利明献感嘆,弱勢族群其實是缺少資源的一群,他們不一定缺乏物質或金錢,而是找不到人生的目標。「每當我親自下鄉或參與這類型的公益活動,都能感受到那份傳遞的溫暖。」除了扶助弱勢兒童,事實上金融業也可運用自身的資源和專業職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像「信扶專案」,就是輔導弱勢族群創業的脫貧圓夢計劃。
同樣是一則真實故事。在高鐵雲林站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程健智,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病友,身形僅有123公分,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從小求學經常是半工半讀或休學自修,雖然大學考取獸醫系,但因身體的侷限,後來僅能從事不固定、非正職的相關工作。
每當家中財務捉襟見肘,他只能透過信用卡借貸調頭寸,很快地讓他累積了不少負債,為中止這樣的困境,程健智決心另謀出路,改善家庭經濟。2016年適逢雲林縣開放民眾申請「無障礙計程車」計劃,他在申請創業補助的過程四處碰壁,直到勞動部專案人員建議他申請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的信扶專案,才解決燃眉之急。程健智當時很感念這場及時雨,後續他透過信扶創業顧問的輔導,重新盤點家庭開支、制定未來還款計劃,更成功向中國信託貸得購車資金,購置一台改裝有升降梯、可載送輪椅朋友的無障礙計程車,啟動快樂的運將生活,他天天笑逐顏開,享受靠自己辛勤賺來溫飽的踏實生活。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信託信扶專案已協助291個弱勢家庭創業,當中含256個家庭正式申貸、35個家庭進入試營運輔導,申貸金額超過新台幣1.2億元,還款率近9成。預計於2021年扶助超過500個弱勢家庭創業圓夢、脫貧自立。專案創立迄今,目前仍有239位家長(82%)持續營業打拚,經輔導進行創業、轉就業的家長,其累計還款率高達89%。
複製成功經驗輸出海外
「這就是把資源用在刀口上的力量,發揮到最大,有些故事真的很動人,當你被觸動之後,你也會想一起參與,但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做。」利明献說,正因中國信託累積了多年經驗,更作為大平台,善於連結各界資源,於是覆蓋的範圍和族群越來越廣,而他希望,未來能複製成功經驗,輸出至海外子行及分行。「我們的公益單位要把這些好的典範移轉,金融業不僅僅只是賺錢,對股東、員工和客戶負責,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品牌精神和價值永續的傳承下去。」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但對一家企業來說,能夠傳遞什麼樣的價值,永續流傳成為正面深遠的影響,這是最重要的,百年後,大家還記得這家企業做了什麼?」利明献也指出,2017年中國信託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今年正式加入赤道原則協會,成為自願簽署的全球性會員銀行之一,未來中國信託將落實相關原則,積極管理授信案件。
利明献做出結論,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就知道「金融機構要負多大的社會責任,這也是歷史共業,正因災情慘重,社會各界人士都敦促銀行不再賣『有毒』的產品。」他強調,不當銷售或過度影響市場,所牽涉的範圍是廣大的企業和個人,金融業應該深刻反思,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