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

英國脫歐前後 銀行業經營策略大變革

採訪、撰文:黃庭瑄

2016年英國金融業約有四分之一營收來自與歐盟相關業務,預計未來脫歐後,成本將上升4%,成本壓力將驅使銀行更快走向變革,除了組織調整外,亦加快金融科技腳步、併購結盟,或直接設立網路銀行品牌。

歐日期延後至10月31日,但歐對金融業燃起的火仍持續延燒,根據安永(EY)統計,從歐公投至今,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了避免英國歐後,市場和法規的大幅變動,紛紛開始出走,至少已將1兆美金的資從英國移至歐盟國,如Barclays銀行將數十億英轉至愛爾蘭子公司,HSBC將波蘭和愛爾蘭子公司皆轉至法國公司旗下,甚至將實體公室遷出,如德意志、高盛、花旗等銀行。最熱門的目的地包括都柏林、盧森堡、法蘭克福、巴黎,而新的工作機會也跟著移到這些城市。

英國金融業外移、人才外流

英國金融業相當依賴歐洲市場,2016年約有四分之一營收來自與歐盟相關業務,大量的跨國界交易,代表只要交易成本小幅增加,都將生極大的成本,如增加金融交易,遷移總公司帶來的組織調整,或者英國銀行失去進入歐洲市場通行權(passporting rights)所衍生的成本。長期來看,當英國和歐盟的制度越加分,英國銀行也將越難掌握歐洲市場,更別是掌握金融人才,這些金融組織外移後,預估金融人才將跟著外移或在當地流動至其他業,使得倫敦的金融業在人才和薪資競爭力上下降。

實體銀行工作機會外移的同時,金融科技業卻在去年大幅才,根據Robert Walters人資顧問公司統計,2018年金融科技業的職位增加60%,Innovate Finance統計投資增加18%,達33億美元,成為倫敦發展最快速的新興業,為歐前蕭條經濟帶來動能,許多人才對於進入新創公司有興趣,而招募的方向也從金融轉移到科技人才。金融科技業同時受到歐的不確定性影響,某些職位為留住人才平均提高了8%薪資,但若是英國金融市場隨著歐而縮小,長期來,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也未必是正面影響。

英國的大銀行除了提列準備金,做好各項成本皆會上升的準備,正面迎向歐之外,數位化腳步也持續前進。隨著歐之後營運成本增加,市場縮小,許多銀行仍在持續關閉實體分行,找尋數位化出路,銀行也推出自己的數位化銀行與純網銀競爭。如高盛在英國市場推出Marcus數位銀行,專做存貸業務,目前推出存款利率1.35至1.5%的存款帳。ING去年推出的數位銀行Yolt,則開始擴張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市場,中小企業客市占較高的RBS銀行也推出針對消費金融和中小企業不同的數位銀行和Mettle,網路銀行Revolut則已取得歐盟的銀行執照,預計從立陶宛開始擴張歐洲市場。

跨國併購和結盟也為可行方向,銀行基於成本和系統相容的考量,直接併購新創公司打造數位平台,如西班牙的BBVA銀行併購美國Simple公司、英國Atom銀行和芬蘭Holvi公司來拓展市場。法國銀行BPCE也透過併購Fidor銀行進入德國和英國市場。結盟則是透過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新的服務,例如Apple與高盛推出信用,未來亞馬遜與大通(Chase)也計劃共同推出銀行帳;渣打銀行與支付寶推出個人支付,拓展菲律賓市場。

Toptal分析英國銀行約有43%正加速投資既有的數位平台,20%開始投資金融科技,30%透過併購結盟,7%直接設立網路銀行品牌。銀行為了深化獨特性,也開始透過數位化入多角化業務,如加拿大RBC銀行提供買房者蒐集住家附近的資訊,如搬家、油漆等服務。Barclays銀行則提供雲端空間給客儲存重要文件,如護照和出生證明書等。

銀行調整成本結構

及留住科技人才是生存關鍵

歐後,除了銀行本身的組織調整,如設立分行或子公司的規範會受影響之外,跨國併購所依循的法規和條例也會有所不同。對英國銀行而言,許多銀行除了併購、結盟、自行成立數位化分行之外,也開始調整成本結構以及招募科技人才。Toptal分析銀行檢討成本結構將是未來生存的關鍵,例如從英國Santander銀行1年轉帳至歐洲的業務營收有5.8億歐元,但對客筆轉帳的成本若利用金融科技公司Transferwi se的轉帳服務,1萬英轉出可以省下320歐元的手續費,未來銀行除了歐之後成本預估會上升4%之外,客流失至金融科技公司,也將大幅壓縮現有營收。為了在程序上節省成本,以不同金融商品區分的組織結構將會轉變為以客需求別分類,提供解決方案,整合所有類別的風險和應用。

取得科技人才也是達到銀行持續創新的關鍵要素,從薪資報酬來看,Bloomberg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工程師在Facebook、Snap、Twitter、Amazon等公司報酬最高,而金融科技搶人才的對象就是這些公司,科技公司將「科技」當成主要商品,但是,銀行常將「科技」當成輔助功能,外包至東歐或印度公司。為加快創新,銀行的科技團隊應移至第一線,共同參與商品開發,成員則需具有科技和整合能力。

未來銀行分兩類:

簡易一般服務或完全數位化

從市場面來看,歐的不確定性不僅使客延遲投資,經濟成長緩慢,銀行也預期2018年貸款的壞帳比例會增加。然而去年英國四大銀行獲利卻創新高,Barclays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獲利高出2017年15%,RBS銀行則是透過對中小企業提供歐風險貸款獲利,並未被金融科技打倒。實際上雖然純網銀的使用人數成長快速,但目前將其作為主要帳的用可能只有五分之一,皆以次要帳為主,而大銀行的數位化用也逐年增加,長期的市占變化將有待觀察。

預期歐帶來的成本壓力與開放銀行的規範將驅使英國銀行更快走向變革,未來銀行預估會有更明顯的兩種屬性,或是銀行將分開發展兩個子品牌,傳統的部分提供基本消費和借貸功能,數位化銀行的功能則類似控股公司,旗下有不同的與金融科技結合的服務,給客投資或其他運用選擇,不再只是金融平台,而是利用複合形式提供核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