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
全球央行和平鴿滿天飛 經濟吹逆風?
全球經濟吹逆風,歐洲央行(ECB)、美國聯準會(Fed)、台灣中央銀行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都在3月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值,並且將中國經濟疲弱、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等外部因素列為觀察重點。全球央行同步擁抱預警性的寬鬆政策,和平鴿滿天飛。而金融業者也密切觀察後續的經濟動態。
今年3月22日,美國出現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低於3月期國庫券殖利率的「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引發美國股市重挫。道瓊指數當日下挫460點,恐慌指數飆升;同一天,德國10年期國債利率也跌破0%,造成歐元匯率重挫,歐元兌美元匯率,從去年年初的1歐元兌換1.25美元,跌至3月22日的1.1313美元,已貶值約10%。
央行寒流 引發衰退恐慌
這次3月寒風吹出的經濟衰退警訊,存在許多「非典型」的症狀,具體來說,主要經濟國家並未出現實體經濟衰退的現象,而是全球央行突然集體釋放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央行寒流」。從歐洲、中國到美國,不論身處哪個角落,大家都籠罩在「經濟衰退」的恐懼中。
但是全球景氣真的有那麼糟糕嗎?在華府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銀春季年會,全球央行首長和財政部長均表示,他們準備採取迅速行動,提振因貿易緊張而放緩的全球經濟成長,期望接下來幾個月全球成長可能走強,讓明年成長前景改善。
根據IMF主要諮詢單位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IMFC)發布會後聲明,儘管明年全球成長預估走強,但風險仍趨於向下,包括貿易緊張、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金融環境急遽緊縮而政策空間有限、創紀錄的債務水準與金融脆弱性增加。
聲明指出:「為保護經濟擴張,我們將繼續緩和風險與增強韌性,必要時採取迅速行動,為所有人的利益來支撐成長。」
IMF年會呼籲 解決貿易緊張
這項聲明與IMFC去年10月秋季年會時不同,當時會後聲明指出,全球成長依舊強勁,只是復甦不平均。而受到貿易情勢緊張,及聯準會貨幣政策緊縮等風險影響,多數主要經濟體展望不佳,國際貨幣基金(IMF)宣布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3%,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聲明呼籲各國解決貿易緊張,強調自由、公平以及互利的產品與服務貿易和投資,是成長和創造就業的主要引擎。
儘管IMFC去年10月聲明呼籲通膨仍低的國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通膨正接近或高於目標的國家實施緊縮,但最新聲明變得較為模稜兩可,聲明指出,貨幣政策應確保通膨在軌道上,或穩定地接近目標,並使通膨預期能獲控制。
IMFC呼籲各國央行應更好地溝通政策決定,依據經濟數據來採取行動,並重申各國應避免貨幣競貶承諾,財政政策應保持彈性和對成長友善。
正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全球貿易及製造業活動降溫,導致國際機構普遍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而台灣的中央銀行也示警,今年全球經濟面臨諸多風險,最大考驗有三點,分別是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仍高、中國大陸經濟放緩速度大於預期,以及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衝突,衝擊全球經濟成長。
央行表示,今年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恐多放緩,最主要原因是貿易政策不確定,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最後階段,美國展延對中國大陸調升關稅的期限。未來美國與歐盟及日本,分別展開貿易談判,預期汽車關稅將成為重要議題,美國若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引起貿易夥伴採取報復措施,恐造成另一波貿易紛爭。
中國成長放緩與區域政經動盪
全球經濟受考驗
中國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6.6%,為28年新低,央行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幅度大於預期,在全球需求放緩以及美國加徵關稅的威脅下,未來中國投資、消費、出口均恐走弱。而中國經濟成長加速放緩,加上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外溢效應,會對全球經濟成長、金融市場穩定和大宗商品市場造成巨大影響。
央行認為,如果中國大陸未來2年的需求成長率,每年下降2個百分點,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削減約0.5個百分點,對東亞、日本及大宗商品生產國的經濟與出口衝擊最嚴重。
另外,英國脫歐僵局增添歐洲政經情勢的不確定,委內瑞拉爆發政治危機,加上部分國家可自伊朗購油的豁免期,將在今年5月到期,可能影響原油供給,北韓重啟核武的疑慮,以及泰國、印尼和印度今年大選,印度及巴基斯坦邊境爆發武裝衝突,因此地緣政治衝突仍會是今年全球經濟的重大考驗。而與世界經濟脈動緊密牽連的金融業者宜密切觀察後續的經濟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