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美中貿易戰升溫  回流台商應朝產業高值化轉型
                        
                        
                        
                        
                            
「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在短短5個月內已經吸引近2,80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回台,投資臺灣事務所也致力協助台商解決土地、電力、水資源、勞力、人才等問題,相關單位全力投入,期盼以此次機會再造台灣產業在全球戰略中的新利基點。
自2018年3月下旬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總統備忘錄,點燃美中貿易戰火後,全球資本市場也隨之動盪。特別是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台灣廠商為數眾多,如何因應隨之而來的高關稅衝擊,成為政府、業者共同的重大課題。而為期3年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在今年正式上路後,短短5個月已經吸引超過55家廠商、近2,80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回台,不僅為台商開出新藍海,也塑造了台灣經濟升級轉型的新契機。
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
隨著全球兩大經濟強權的衝突、對峙,稅率、匯率動盪,加上中國本身物價、工資飆漲,「中國生產」已非台商獲利保證,卻苦於土地、人力、稅務等關卡,造成返鄉投資腳步躊躇。行政院因此於去年12月正式核定「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縮短行政流程,目標在於促成台商回台投資,從而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樞紐。
負責為台商回台投資掃除障礙、打開大門的「投資臺灣事務所」,在今年1月1日正式開張,針對美中貿易戰受衝擊業者且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達2年以上,以及回台投資擴廠的產線具備智慧技術元素或智慧化功能的企業中,符合屬於5+2產業創新領域、高附加價值產品及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或在國際供應鏈居於關鍵地位的廠商,不僅有專人拜會接洽,並擔任投資人的天使,提供專人專案客製化服務。從安排預約預審到完成所有審核程序,最多只需2周的時間,大大提高了過去因繁冗公文旅行而耽擱的行政效率。
投資臺灣事務所表示,美中貿易戰是台灣產業從「台商製造」走向「台灣製造」、重新布局全球供應鏈的最佳契機,「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帶動的返台投資熱潮,不但可以擴大技術開發和關鍵零組件製造,加速引導產業群聚,帶動產業鏈活力,更能提供高值就業新機會。投資臺灣事務所也會致力協助回鄉台商解決土地、電力、水資源、勞力、人才等各項問題,讓大家回家賺錢有信心、更安心。
行政院官員指出,這項「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有別於以往做法,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並從滿足用地需求、充裕產業人力、協助快速融資、穩定供應水電、稅務專屬服務等五大策略著手,以引導優質台商回台,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樞紐。這項由國發會、經濟部、科技部、勞動部、內政部、財政部及陸委會等相關部會,共同協力規劃的行動方案,就是讓優質台商可以因應美中貿易戰,順利返台投資的關鍵利器。
鮭魚返鄉透喜訊提前達成投資總額目標
因此自投資臺灣事務所正式運作以來,接連傳出鮭魚返鄉的喜訊。在5月9日召開的第16次聯審會議,又新增核准5家投資案後,經濟部正式宣布全年迄今已有55家廠商通過資格審查,累積投資總額逾新台幣2,884億元,帶來超過2萬8,500個本國就業機會,已提前達成總統與閣揆交付的全年2,500億元目標。即使總統又隨即上修全年投資總金額目標至5,000億元,經濟部也信心滿滿,透露後續已有40多家廠商安排了審查會議或表達返台投資意願。
鮭魚返鄉的潮流趨勢明確,卻仍難免輿論雜音。有媒體報導指稱,近期回台廠商在台灣原就有據點,並非真的台商回台,並指出投資計劃不成熟、落實有問題等。也有人憂心龐大的資金回台,恐怕錢進房市、股市賺取短期投資利差,而非真正補益台灣的經濟實力。
對於上述疑慮,經濟部也提出澄清。經濟部表示,截至5月3日,廠商購置土地投資金額為154.6億元,僅占總投資金額6.4%,其餘皆是用於建造廠房、購置設備、研發、購料等,並非如坊間傳聞,投資總額有極大比例都花在購地。
經濟部也表示,台商回台方案通過的廠商皆是把原先在中國大陸的產能移回台灣,而非報載既有投資案或沒有回台投資;且所有廠商都須提交投資計劃書,載明投資案內容、投資期程、稽核機制等,絕非既有投資案。通過審核的廠商都必須擬具具體投資計劃,分年落實,投資臺灣事務所也會定期追蹤,以適時協助,加速廠商落實投資計劃。
隨著美中雙方的貿易協議在5月急轉直下,經濟部預估,美國先前已將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5%,影響電子、機械、車輛、自行車、石化、鋼鐵、工具機、手工具、塑膠、螺絲螺帽等產業,促使相關台商加速返台或南向設廠,但美中貿易戰若再進一步全面開打,影響層面更將擴及台灣電子代工主力產品的手機及筆電大廠。
美中貿易戰況變化快緊抓時機等待高飛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表示,美中貿易戰情勢變化比預想更快,相關大廠因應方式因牽涉經營策略及營業秘密,會自己思考因應方式,但經濟部後續仍將針對相關供應鏈與業界細部盤點,確認產業需要的協助,例如對土地或人力需求較大的業者,可能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其他國家,高階製程則可能回台。若美國對中國3,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稅成真,台商回流量及其土地需求恐將快速提升,經濟部也已請工業局進一步盤點土地可供應狀況,預作因應。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預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將是台商投資台灣的大爆發期,政府也已準備好讓這股力量作為台灣未來20年發展的重要基礎。他分析,政府與台商的溝通過程顯示,台商轉移生產的首選地仍是台灣,其次是東南亞,再則是美國周邊國家。然台灣本地供應鏈雖品項完整,產能卻有限,不適合大規模產品組裝,因此未來留在台灣的廠商,仍將以高附加價值零組件或高端產品為主。
龔明鑫指出,台商未來的動向,將決定新興的「非紅供應鏈」所在地區,台灣則透過5+2產業升級,造就新的供應鏈產生,並藉此與先進國家形成良性連結。而政府已規劃,將善用「台商回台」、「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和「5+2產業投資」三大政策,讓台灣不僅在這一次的全球經濟亂流中,站穩基礎,等待養豐羽翼,未來更能把握機會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