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

上海商銀從地區邁向全球

金融股王擴大智慧金融服務
採訪、撰文:魏中華

在金融科技進步以及行動裝置普及化下,銀行必須進行數位轉型,創新金融服務。上海商銀秉持求新求變精神,維持企金優勢,強化個金財管,再拚下一個百年風華。


1915年開業至今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5876),是許多股民與外資心中的績優股,去年由興櫃轉上市,更一躍為銀行股股王,且被納入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面對數位金融浪潮來襲,這家成立逾百年的銀行,要如何穩坐績優生寶座?



上海商銀公布2019年度第一季財報,淨收益95億8,366萬元,稅前淨利57億6,460萬元,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35億8,587萬元,EPS0.88元,維持金融股獲利前段班,成績相當亮眼。上海商銀表示,主要是因為在整合資源、加強國內外分行業務合作,以及優化新策略及新面貌等,造就上海商銀可見的驕傲與創新結果。


2019年主軸:整合資源,創新價值


2019年上海商銀的策略主軸,定調為「整合資源,創新價值」, 主要有四大策略。首先是強化滬港台「上海銀行」策略聯盟,自2000年開展以來,已歷經20年,除持續加強善用該策略聯盟的資源,強化OBU與海外分行的競爭優勢,更提供台商、港商及陸商差異化的跨境金融服務。


其次是加強國內外分行的業務合作,滿足台商全球運籌的金融服務需求,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第三是強化分行四線RM的整合行銷,表現在企金、個金、財富管理與存匯四線RM的整合行銷,提供客戶「One Bank,Total Solution」的優質金融服務。同時發揮合併保代子公司經營綜效,2019年5月已完成合併兩家保險代理人子公司,對於客戶資料和資源的運用將更具彈性,有利於銀行保險業務的營銷,可充分發揮合併的經營綜效。


在業務拓展新策略及新面貌上,包含國內外均衡發展,以「深耕台灣,連結兩岸三地,拓展國際市場」為中期發展策略,主要是因為台灣銀行市場飽和,業務競爭激烈,為分散地理性營收與獲利;因此今年5月,已向中國大陸提出申設無錫分行,希望布建更完整的兩岸三地通路,現有的3家海外分行也深耕在地經營,拓展台商以外的華商貸款及當地企業的國際聯貸業務等;今年6月,上海商銀也新設立台北市永吉分行、新北市林口分行及新竹市竹科分行,不僅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亦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


力拚成為亞太地區最佳華人銀行


面對整體環境壓抑利差的限制下,上海商銀在經營綜效部分表現卓越,股票於2018年10月19日上市掛牌以來,營運績效獲得投資人的認同,不斷向前推進、向上發展。在通路的布局發展上與本國銀行同業有二大不同之處:首先是獨特的兩岸三地「上海銀行」跨境策略聯盟平台:該項策略聯盟,使上海商銀得以在兩岸三地金融業務發展上,提供台商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並得以將客群由台商擴及港商、陸商,建立起兩岸三地金融市場領導品牌的市場地位。


其次,是擁有香港子行上海商業銀行,共同提供更完整的國際金融服務:香港子行上海商業銀行於美國紐約、舊金山及洛杉磯,英國的倫敦及大陸的上海與深圳都設有分行,與上海商銀在香港、越南、新加坡設有分行以及於泰國、柬埔寨與印尼設有代表人辦事處,形成海外分行通路的互補性,並連結亞洲、歐洲與美洲等分行通路,形成集團完整的國際性金融服務網絡。


上海商銀以「成為亞太地區最好的華人銀行」為願景,目前已由台灣的地區性銀行(Local Bank)邁向亞洲的區域性銀行(Regional Bank),未來隨著國際性業務的發展與國外分支機構的拓展,將進一步打造為國際性銀行(International Bank)或全球性銀行(Global Bank)。


提供客戶最佳數位金融體驗


現今環境轉變,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以及行動裝置的普及化、台灣社會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客戶到銀行臨櫃交易的比重逐漸減少,銀行因此必須進行數位轉型,創新金融服務。上海商銀持續不斷地努力,包含維持企金優勢,強化個金財管,並整合分行企金、個金、理財、存匯四線RM與客戶資源,及加強客戶關係管理等。在業務拓展方面,則不斷加強建置智慧分行、創新數位金融以及服務轉型升級等創新服務。


數位實體的虛實整合也是上海商銀加強重點,因此在個人網銀、企業網銀與行動銀行的交易與服務功能上,均加強應用金融科技,同時設置智慧分行,推廣行動支付與數位帳戶,運用AI提供更多的線上智能服務與業務,讓客戶有全新的數位金融服務體驗。


在創新服務上,為加強運用金融科技,提供客戶全新的數位金融服務體驗,上海商銀自2016年於南台灣建置第一家智慧分行──北高雄智慧分行後,至今已於台北市龍山分行、永吉分行,新北市的二重分行、林口分行,和新竹市竹科分行、台中市市政分行及彰化縣員林分行等建置新的智慧分行,融合科技與數位元素,導入數位金融副品牌「Cloud Bank by SCSB」。


落實臉部辨識應用於智慧分行


其中,臉部辨識應用是將第一屆兩岸三地「上海銀行」黑客松金融科技競賽的獲獎創意落實於智慧分行。這項創新金融科技,來自交通大學吳炳飛教授所指導的參賽團體所提出的「基於影像式生理資訊偵測與深度學習之身分認證及防詐欺ATM」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商轉成功,成立新創公司,在金融及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大,並獲得科技部「創價計畫」補助及知名上市科技公司的投資。


創新數位金融方面,上海商銀除持續增加網路銀行、全球一路通企業網銀及行動銀行等交易與服務項目,並配合政府政策,推出新數位金融服務,包括金管會開放的存款、財富管理及授信業務等線上服務、eACH線上授權扣款服務、數位存款帳戶及行動支付等。其中,上海商銀為第一家推出Taiwan Pay的民營銀行,並提供Samsung Pay、Google Pay,以及為第一家推動單一QR Code「一碼Go」多元收款和第一家積極參與「智慧城鄉」的金融業者,並參與全國第一行動支付示範城「新北e起Pay」。


此外,上海商銀亦加強應用人工智慧,推出智能客服平台,提供智能文字與語音客服服務,以及智能估價等,並為第一家推出會計師函證區塊鏈服務,進駐金融科技新園區,參與數位沙盒及企業實驗室計劃,提供物聯網創新金融應用程式介面(API),以利新創事業與學術機構產學合作之用。


服務轉型升級方面,上海商銀於2014年推動前台轉型變革專案,分成觀念宣導、政策引導與建立團隊,以及轉型實作等3個階段進行,目的在於將分行由「作業服務的提供場所」轉型為「開展客戶關係起點」與「全新客戶服務體驗之平台」,建立以核心價值客戶為中心之客戶關係管理及分行企金、個金、財富管理與存匯四線業務人員相互支援之健康循環生態體系,重新定位存款主管人員與服務台功能,將業務人員由帳戶管理員(Account Officer, AO)調整為客戶關係經理(Relationship Manager, RM),設置大廳經理(On Duty Officer)增進與客戶間更有溫度之互動,並將智慧分行之空間設計規劃為傳統櫃台、數位設施與客戶洽談區域各三分之一,簡化作業流程,提升自動化設備,推動整合行銷,以提供「一個客戶、多項產品、一站式購足」的全產品、全服務模式。


強化內控與法遵,優化風管與資安


上海商銀全員的努力,在發展業務之同時,也持續加強營運管理,強化內控與法遵,優化風管與資安,提升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在內控方面,建立內部控制三道防線,以自行查核、風險管理、法令遵循及內部稽核,建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法遵方面,建立法令遵循的企業文化,建置完整的法令遵循組織與制度,除總行設立專責的法令遵循處,營業單位亦設置專責的內控暨法遵主管,非營業單位則設置法令遵循主管;而為強化洗錢與打擊資恐,法令遵循處設立專責專職的「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中心」,並於總行設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委員會」,去年上海商銀同仁主動參與CAMS公認反洗錢師認證考試,216人報考,214人通過,通過率高達99.1%,於同業間名列前茅。


在風管方面,上海商銀整合提升風險管理組織,加強風險管理處對風管人員的考核,並於董事會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同時完備風險管理規章,明確訂定各項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與作業風險限額,加強運用資訊系統控管,建立早期預警制度,偵測經營風險。


在提升公司治理方面,上海商銀配合金管會「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的政策,就維護股東權益與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等構面,持續精進,惟徒法不足以自行,關鍵在於執行面,行員能否落實執行到位,遵法合規,兼顧業務與風險,除了加強行員教育訓練,建立良好的內控遵法及風控資安文化,並推動促使行員遵循落實於日常作業亦為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