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

台北富邦銀行朝五大策略目標前進 期盼監理更貼近實務發展

採訪、撰文:蔡怡杼

D-SIBs在金融市場係具有領導性地位之銀行,北富銀未來將為金融穩定承擔更多責任與使命,在業務面、行為面、公司治理面上帶動提升金融業經營的穩定及健全。



融海嘯後,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備受國際關注,因為這些規模較大的銀行一旦出問題,恐爆發系統性風險,對此,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需具備較高的資本與較嚴謹的壓力測試。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認為,本國銀行監理與國際接軌,可讓國際對本國銀行更具信心,同時也期待資本計提可以更貼近本國銀行實務發展。


增提緩衝資本,降低倒下機率


2008年金融海嘯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一方面基於系統性重要銀行具有負面外溢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若發生倒閉,恐會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另一方面,也避免系統重要性銀行在有大到不能倒的預期下,發生道德風險(Morale Hazard)。因此陸續公告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和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的監理指引,建議對G-SIBs或D-SIBs增提緩衝資本,並要求以普通股權益資本支應。希望透過增提緩衝資本,可以提高系統性銀行的損失吸收能力,降低其無法繼續經營的機率。


就本次金管會預告的「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草案修正重點,就在導入本國D-SIBs的監理制度。目前金管會依據資產規模、業務複雜程度、關聯性、可替代性等四面向,篩選出5家D-SIBs,包括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兆豐及合作金庫。依照現行草案規定,D-SIBs需增提2%法定緩衝資本及2%(有彈性)內部管理資本,並自2020年起分4年逐步達成。


北富銀特別贊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所強調,被列為系統性重要銀行是一種榮譽也是責任,D-SIBs在金融市場係具有領導性地位之銀行,金管會期待系統性重要銀行的使命,這方面北富銀必能為金融穩定承擔更多責任與使命,在業務面、行為面、公司治理面帶動提升金融業經營的穩定及健全。


對於D-SIBs監理制度的推動,陳聖德表示,綜觀目前亞洲鄰近國家都有D-SIBs相關的規範:香港比照G-SIBs方式,以分級方式計提1至3.5%的D-SIBs緩衝資本,目前全球G-SIB緩衝資本計提比率最高的銀行是JP Morgan Chase,計提比率為2.5%,若其系統重要性再增加,則Basel可再進一步要求提升計提比率至3.5%,在緩衝資本計提上可以較有彈性。香港D-SIBs架構原則上也是採用相同區間性的架構,目前D-SIBs計提比率最高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也是先計提2.5%,未來再視情況調整。其他如中國、韓國、泰國統一加計1%,日本則是加計0.5至1%。在全球資本監理趨向一致之際,本國銀行監理與接軌國際的做法,相信可以讓國際對本國銀行的管理更具信心,也可以提升對本國D-SIBs的能見度和可信賴度,有利於D-SIBs長期發展。


IRB法精準衡量承擔風險所需資本


不過,陳聖德也指出,目前亞洲鄰近國家的G-SIBs或D-SIBs,絕大多數都是採用信用風險內部評等法(Internal Rating Based, IRB)計提資本。台北富邦與部份本國銀行也都擁有進階內部評等法(AIRB)的技術,但依規定目前仍採用標準法計提資本,標準法在計算方法上較為粗略,所以未能有效反映本國銀行資產品質相對優良的特性。


他表示,相較於標準法,IRB法採用更精準的方式衡量銀行承擔風險所需要的資本,對於資產品質良好的銀行,就不需要保留太多不必要的資本,可以給予股東更合理的報酬率。再者銀行可以沿用AIRB法的計算結果進行內部管理,包括導入完整的風險定價(Risk-basedpricing),對於改善本國銀行長期價格競爭,將有所助益,也有利於銀行建立風險調整資本報酬(RAROC)的資本分配制度,對於健全銀行內部風險和資本管理有指標性的意義。近日主管機關也表達提前於2020年第3季適用房貸LTV(Loan-to-value)法及於2022年實施IRB法,相信對於本國D-SIBs在維持適當資本適足率及緩解資本壓力上,有相當大的幫助。


陳聖德認為,本次主管機關要求增提的D-SIBs資本比率合計達4%,對於目前資本適足比率較低的D-SIBs而言,在未來4年會有比較大的增資壓力或必須放緩放款成長來達到法規要求。希望主管機關在草案中規定所需增提的2%內部管理資本,能依D-SIBs銀行規模大小,業務複雜度柔性制定,維持本國主要指標性銀行與國外同業表現相較時的競爭力。但我們也理解提升資本適足率是目前國際趨勢,所以銀行也將配合政策發展提升資本適足性。


本國銀行家數過多,價格競爭激烈


陳聖德提醒,除避免D-SIBs銀行遭遇經營困難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外,本國銀行業長久以來面臨銀行家數過多,價格競爭激烈,存放利差偏低的問題。根據麥肯錫的調查報告,本國銀行2018年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8.2%,低於亞太銀行平均10.1%。為改善利差並分散經營風險,本國銀行近年來已積極擴展亞洲布局,未來期待政府在國際化、數位化、科技化,能給予銀行業者更多創新及成長的空間,以搭上FinTech的浪潮,全面提升本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


近期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全球景氣下行風險持續增加。在景氣衰退的時期,獲利不佳、體質脆弱的銀行,更容易發生擠兌、倒閉事件。根據以往經驗,金融機構如果營運不善被政府接管,後續損失通常都由全體納稅人共同負擔。在全體銀行都不能倒的金融氛圍下,D-SIBs和非D-SIBs較難有所分野。最近大陸包商銀行被大陸銀監會接管時,除存款可以得到全額保障,無須負擔損失外,其餘購買該銀行發行債券的專業投資人,可收回之金額會被要求haircut(折扣比率),即投資人必須負擔一定的損失。也許未來政府在對D-SIBs和非D-SIBs的保障上,也能有類似的差異管理,如此D-SIBs可以相對降低籌資成本,也能負擔較高的資本要求。


資本規劃依三驟調整


對於入選系統性重要銀行需額外提列4%資本,陳聖德表示,台北富邦銀行今年第2季合併普通股資本適足率10.37%、第一類資本適足率10.97%、資本適足率13.06%,已符合2021年的D-SIBs資本適足比率要求,未來仍將持續厚植資本水準,希望在主管機關規定4年緩衝期之內,儘速達成對系統性銀行之要求。未來資本規畫將依三步驟調整,包括:


第一、積極準備AIRB法(進階內部評級法)之申請。未來本行若獲准適用AIRB法,因為資產品質良好,將可大幅提升資本適足比率,則未來較無辦理現金增資的需求。


第二、在維持股東權益報酬率下,持續提高資產運用效率,並提升低資本耗用的手續費業務比重。


第三、兼顧盈餘配發與資本累積的需求,進行適當的安排。


台北富邦2019年前7月累計稅後淨利13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3%、ROE12.10%,較去年增加0.30%、淨利差1.10%,較去年提升8bps,各項經營指標都在穩定提升。陳聖德指出,台北富邦銀行未來仍將持續專注客群經營,透過各項創新與革新,並以「生活金融、精明理財、兩岸三地、科技奠基及擦亮品牌」為五大策略目標,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