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第一銀行「 慶百二」 持續國際化、養人才、接地氣

撰文、採訪:蘇偉華

第一銀行深耕台灣120年,不僅與時進、跟隨客戶腳步,近年也積極推動e化,開發數位金融技術與服務,落實持續國際化、培育人才與年輕人接地氣三件事,第一銀行董事長廖燦昌肩負這塊史金字招牌的責任,穩健走向下一個120年。



計專業出身的第一銀行董事長廖燦昌,侃侃而談如何用數字來做經營管理,其實他過去曾擔任合作金庫金控以及台灣中小企銀董事長,一路走來,展現專業資深金融人高度!聊起第一銀行自1899年成立至今,跨越3個世紀,如今,廖燦昌要一肩扛起一銀具120年的史老招牌,並再次刷亮它。廖燦昌,持續國際化、培育人才與年輕人接地氣,這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談起國際化,廖燦昌為一銀上下員工齊心感到驕傲,因為第一銀行經120年的耕耘,已從一間本土銀行逐蛻變為國際性銀行;截至2019年9月底,一銀營運據點涵蓋全球四大洲,總資達2兆8,970億元,客數超過301萬,並以在地經營為基礎,攜手國中小企業客抓緊全球經濟脈動配合政府政策,一同從國邁向世界各地。


海外經營採三階段發展


尤其一銀很早就開始有國際化的布局策略,自1977年開始海外點(關島、新加坡),迄今已有40餘年,與時進、跟隨客戶腳步,從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東京、香港開始點,目前共8家分行;第二階段更以中國大陸市場為重心,布局5家分行及1家支行,接續再延伸至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及印尼等新南向國家,現已有6家分行、7家支行及3個事處,形成「歐美及國際金融中心」、「大中華區」及「東南亞區」的海外布局三大主軸外,若加計美國子銀行下轄7家分行,一銀的海外網點數將達37個。


展望2020年,將增設德國法蘭克福分行、美國德州休士頓分行,並透過美國子行新設2至3家子分行,全面掌握歐美市場的發展商機;一方面,在大中華區與新南向市場部分,將持續評估在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新增分支據點,以擴大一銀海外營運規模。一銀站在前人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立足台灣、放眼全球,海外布局領先同業,具體落實「深耕國市場‧放眼國際經營」的經營方向。


談到海外分行的經營,不同的國情在在是申設據點與營運的一大挑戰。廖燦昌,一銀是採取「走出去」→「熟環境」→「在地化」的三階段發展。初期追隨台商客戶腳步發展出去,了解當地法律規範、交易習慣及業發展,開始尋找潛在商機,接下來在地化的部分,則是要將客群擴及在地華商與非華商群體,真正融入當地市場。於此同時,為了能在海外經營管理上更具彈性,一銀更建立完善的業務管理制度及培育專業國際金融從業人員的know-how,更建置全方位的跨境資訊系統,為海外業務拓展提供最強而有力的支援,讓一銀更有優勢逐朝「亞洲區域性銀行」的願景目標前進。


完備制度留才


談起人才,廖燦昌相當珍惜全體員工,深信「員工是一銀最重要的資」的信念,因此從募才、育才、留才到護才,一銀都有一套完善的薪酬福利及照護制度,為的就是留住並且細心呵護這群專業金融人才,唯有人才穩定健康幸福,一銀的客才能被優質服務著。也因此,不同於他家金融機構對員工的照顧,第一銀行在3年前決議花費至少3,000萬元,為全體近8,000名員工,進行免費「低輻射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成為企業界對抗肺癌的第一先鋒。


考量現今社會的少子化與婚議題,針對單身未婚者,一銀有各式聯誼跟文康活動,鼓勵同仁邁向幸福家庭,像是員工結婚津貼3萬元,生育津貼則提高為第一胎補助5萬元、第二胎8萬元,第三胎以上胎10萬元,有效實現幸福企業政策。全體員工的努力也讓第一金控連續9年獲選納入「臺灣就業99指數」成分股,及連續5年獲選納入「臺灣高薪100指數」成分股。


不只是幸福企業對員工的照顧,一銀更在方方面面照護著顧客、股東、社會大以及環境永續,公司治理方面在行訂定「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並設置公司治理主管1人,作為負責公司治理相關事務之最高主管,藉以強化公司治理並建置有效的治理架構。讓第一金控在證交所理的公司治理評鑑連年獲得佳績,2019年不僅獲評為「上市組排名前百分之5」,同時也是「金融保險類」上市櫃公司排名前10%(前4名),顯示一銀與第一金控在公司治理領域的深耕已深獲肯定。


在客關懷層面上,「普惠金融」與「盡職授信」的落實是一銀聚焦發展客關懷層面的兩大重點。包含提供銀髮族與身心障礙者便利性措施、協助危老建築重建、協助中小企業與青年婦女創業等,一銀都希望能透過結合核心職能,提供普惠性的金融商品與服務,增加弱勢及偏遠地區民資金借貸管道、保險保障等金融商品與服務,在拓展金融業務多元化商機的同時,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近幾年推動實整合,一銀積極推動「第e數速貸」及「微企e時貸」,正是透過金融創新落實普惠金融的一項利器;希望藉由數位平台不受限於營業時間、地點的特性,提供全天候24小時線上申貸款,能接觸過去實體分行難以接觸到的客,提升一銀金融服務的靈活性,將一銀的金融服務提供給更多有需要的潛在客


堅持「深化綜效、共享價」經營策略


一銀堅持「深化綜效、共享價」之經營策略,各項核心業務維持成長,2018年集團資規模已達2.94兆元,合併淨收益602.49億元,較2017年增長18.54%,後淨利173.32億元,連續4年站穩150億元以上水準,股盈餘為1.40元。廖燦昌,除透過第一銀行持續擴充海外市場,朝向「亞洲區域型金融機構」之目標邁進外,更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精準行銷,帶動創新能量及發展金融科技的成果與傲人成績。


廖燦昌提到中間很重要的關鍵是「金融科技的興起」,對銀行營運模式帶來不少挑戰,多年下來,一銀在發展多元智慧服務、落實通路實整合、跨業合作與創新金融科技應用等面向的耕耘已陸續展現成果,包含將大數據分析與AI等新興科技導入實際業務運用,建置客行為分析與整合行銷等大數據模型,以及篩選潛在客名單給第一線同仁招攬等,有效發揮數據價。一銀在科技運用、數據驅動與智能決策之努力,深獲《亞洲銀行家》(The Asian Banker)的肯定,分別於2017年、2018年獲頒「最佳資料分析創新大獎」、「臺灣最佳雲應用大獎」獎項。


透過數據智能與客群洞察,剖析年輕客群金融體驗旅程偏好與痛點,尤其現在新客有一半以上都是35以下的年輕人或是優質薪資轉帳,整體客結構有明顯的轉變,所以如何經營社群媒體與數位行銷,拉進銀行與客的距離變得相當重要。


用年輕人語言傳遞金融服務


為搶攻數位原生代,一銀特別依35以下年輕人的特性及金融理財需求,打造輕量化的行動銀行App「iLEO」,並於2019年推出數位帳,引起一陣風潮。為符合年輕族群的使用行為,iLEO有業界首創的「滑滑轉帳」模式,這也在2019年4月取得新型專利;外,一銀也將iLEO基金門檻降為1,000元,以期達到鼓勵年輕族群學習投資理財的效果。這兩年更打造出社群吉祥物「小粉獅」,透過吉祥物讓一銀社群形象更為鮮明,用年輕人的語言,傳達生活資訊、金融知識或行銷容,將一銀年輕化的形象深植於年輕世代心中。廖燦昌堅信,傳統金融服務的度與新興科技運用是可以兼顧的,數位創新將可為銀行與客搭起更便利的橋


廖燦昌期待,透過上下員工的齊心與種種努力,一銀下個百年也將持續朝向「區域型、利基型、數位型、幸福型」銀行的經營願景邁進,同時身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一銀不論在扶持中小企業成長、實踐綠色金融與響應政府政策等多領域間,都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過去十多年來,一銀也在亞洲區市場積極布局,期望將一銀塑造為國銀邁向區域型銀行的典範;面對數位金融浪潮,透過一連串「整合」、「轉型」的經營策略微調,將核心系統變革、資安落實與創新思維轉化成一銀的DNA,打造「有度」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