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
製造業衰退、服務業放緩 美國恐面臨經濟困局
數據顯示,美國就業率、通膨率及消費景氣趨於穩健,但製造業開始衰退,服務業成長也放緩,引發外界擔心美國經濟體質。川普不斷呼籲Fed應該持續降息,8月至10月的3次降息後,美國經濟明年將如何發展?引人關注。
儘管美國經濟現況看似處於有利位置,但美中貿易衝突、地緣政治風險及其他因素,已為明年經濟前景增添變數。面對經濟衰退的威脅,明年又是總統大選年,美國總統川普多次施壓聯準會(Fed)降息,以維持經濟擴張動能,並取得美中貿易戰的談判優勢。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則一再捍衛Fed決策不受「短期政治壓力」左右,強調目前貨幣政策適當,負利率在當前環境並不合適。
貿易衝突成為最大隱憂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率、通膨率及消費景氣皆趨於穩健,但製造業已開始衰退,經濟規模較大的服務業成長也在放緩,引發外界擔心美國經濟體質。尤其是美中貿易談判結果將持續影響企業投資信心、股市波動及製造業景氣,對明年美國經濟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簡稱NABE)最新調查顯示,川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對美國經濟構成威脅,致使衰退風險正在上升。
NABE調查委員會主席、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針對這份季度調查結果發表聲明:「貿易保護主義興起、貿易政策瀰漫不確定性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都被認為是可能造成美國經濟活動減少的主要風險。」
NABE展望調查小組成員認為,美國經濟成長將延續至2020年,但明年GDP成長率將出現自2016年以來首見低於2%的現象。共識預測顯示,美國實質GDP成長率將從2018年2.9%放緩至2019年2.3%,然後在2020年降至1.8%。
全球知名固定收益資產管理公司PIMCO也預期,美國實質GDP成長率將於2020年持續趨緩到1.25%至1.75%。PIMCO認為,聯準會、全球政府及央行將出手鬆綁金融環境、降低利率水準,並刺激經濟成長,以抵禦成長趨緩。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顯示,美國經濟增長率將由2018年2.9%,降到2019年2.4%,2020年續降到2.1%。根據該預測,美國2020年應不會出現經濟衰退,只是經濟增長趨緩。
川普關稅戰、貿易戰陰影揮之不去。野村證券(Nomura)預測,美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將只剩1.6%,較2018年2.6%大幅下滑。野村美國首席經濟學家亞歷山大(Lewis Alexander)指出,美中貿易紛爭持續升高,顯見美國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仍是重大風險。
此外,美國總統選舉一向牽動全球政經發展。明年11月3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將決定川普路線是否延續,以及對中國貿易政策的立場,對於全球經濟影響更為深遠。
明年恐將陷入經濟衰退
美國經濟趨緩已成事實,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美國、中國在今年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面臨保2、保6處境。國際主要預測機構更認為,明年美中經濟將持續走弱。當兩大引擎熄火,明年經濟挑戰未必會比今年少。
根據景氣週期理論,美國自2009年迄今已經進入史上最長的10年經濟復甦期,此時正是繁榮的末期。許多專家估計2020年經濟衰退的機率或達35%,此後出現衰退的機率又逐年攀高。
最新杜克財務長全球商業前景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企業樂觀情緒在今年第3季降至低點,有53%以上美國財務長預期,美國經濟將在明年總統大選前陷入經濟衰退,更有67%認為經濟衰退會在明年底前發生,凸顯貿易戰持續衝擊企業信心水準。
在接受調查的財務長中,僅不到2成對經濟前景抱持樂觀態度,該數字自去年同期44%,降至今年12%。此外,該調查預計,未來一年內企業支出僅微幅增長0.6%,大幅低於此前預期8%,同時創下2009年12月以來第二低增速。
針對該調查結果,杜克大學金融系教授葛蘭姆(John Graham)表示,這可能成為一場自我應驗(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經濟衰退,「假如我們已經在經濟衰退邊緣,企業的擔憂情緒可能將美國經濟更快推入衰退循環。」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受訪時也警示,明年底前,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達35%,呼籲聯準會持續透過貨幣政策防止這種情形發生。他認為,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加劇,歐洲在維持經濟成長勢頭上面臨困境,英國脫歐的影響仍不確定,中國經濟前景也尚未明朗化,種種因素都對美國經濟構成更大威脅。
根據路透社近期調查顯示,受訪經濟學家預期未來一年美中雙方再有全面協議的機會不大,雖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有所緩解,但也預料美國經濟短期內不會反彈。
降至負利率並非萬靈丹
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呼籲聯準會應該持續降息,讓美國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他希望聯準會像其他國家央行一樣實施負利率,因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更高的利率會使美國處於競爭劣勢。
但聯準會主席鮑爾於今年9月利率會議記者會表示,聯準會並未考慮負利率,並拒絕將負利率作為對抗未來經濟疲弱工具的觀點。如果聯準會需要應對不利的經濟狀況,他將支持大規模資產回購和量化寬鬆(QE)政策。
面對川普施壓,鮑爾於11月13日在國會作證時重申,Fed的決策不受政治影響,而是依據對數據的分析。他說:「負利率在當前環境必然不合適。我們的經濟處於穩健狀態,有經濟成長、有強勁的消費者領域、有通膨……通常,在成長與通膨相當低的較大型經濟體,才會看到負利率。」
鮑爾的態度表明「負利率免談」,但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已開始悄悄研究可行性。根據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克里斯藤森(Jens H.E. Christensen)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分析從2012年開始實施負利率的5家外國央行,包括丹麥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及日本央行。
克里斯藤森發現,這些國家的金融環境都變得更寬鬆,整體利率都有下滑趨勢,至少在放寬金融環境方面,負利率對這些國家而言,是一項有效的政策工具。他指出,證據顯示美國在金融海嘯過後,因為Fed不讓利率跌破零,反使經濟復甦受壓抑。倘若美國政策利率能在2009年至2011年間稍微轉負,或許能加快經濟成長腳步,通膨也將更加趨近Fed的目標。
Fed唯一一次將基準利率降至趨近於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但較低的利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金融業也會受到傷害。因此,除非國內外情勢真的不利於美國整體經濟,否則Fed應不會屈服於川普和債券市場要求回到零或嘗試負利率的壓力。
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
隨著經濟緩慢復甦,聯準會2015年底啟動升息循環,逐步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拉高到2.25%至2.5%,並於2018年4度升息。2019年初,Fed原本採觀望態度,利率一直按兵不動,但到了6月已逐漸從先前「保持耐心」的立場,轉為傾向貨幣寬鬆政策。
今年8月31日,Fed宣布調降基準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為逾10年來首度降息,在全球成長趨緩之際採取預防性降息,替美國經濟打預防針。接著在9月19日、10月31日分別再降息1碼,連續3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也迎合川普要求降息的期待。儘管如此,從會議報告來看,Fed把「採取適當行動維持經濟擴張」的字眼刪除,暗示今年接下來將不再調降利率。
11月13日,鮑爾在國會作證時重申,只要公布的經濟訊息,與Fed對經濟溫和成長、強勁勞動力市場,以及通膨率接近2%對稱目標的預期大致相同,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仍很適當。換言之,只要美國經濟保持目前走勢,Fed在短期內調整利率的可能性不高。
根據路透社近期訪談逾100位經濟學家調查結果,預估中值為Fed可能在2020年第3季降息1碼,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到1.25%至1.50%。93位受訪者中有46%預測利率至少到2021年將維持不變;相較於10月調查時,84位分析師中有31%持同樣看法。
經濟諮詢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資深美國經濟學家杭特(Andrew Hunter)認為,目前看來Fed將先退居場邊觀望,但以更寬鬆貨幣政策來支撐經濟成長的舉動將持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