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

掌握數位破發點 突破僵局力求轉型得分

撰文:陳德霙


金融科技的發展早已圍繞在我們身邊,透過作者分享金融機構進行數位轉型經驗,專注關鍵破發點,提供銀行尋找解方,幫助突破僵局的銀行持續走在對的方向,才能決戰金融科技,創造永續競爭力,化危機為轉機,將轉機變成商機。



融科技之於傳統金融而言,是敵人還是朋友?」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以其財務金融專長背景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以資產負債表為例,如果你把它當作資產,那麼就會想辦法靠近並積極增加;相反的,如果視為負債,那麼可能就會盡量排斥它。但我們也都清楚,無論視為資產或負債,金融科技的發展早已圍繞在我們身邊,資產負債表的重點在於設法維持『平衡』。」其實,無論是以科技或是金融為出發點,我們都只是在尋找多一點的機會,科技公司試著透過金融來增加服務的廣度,金融公司則透過科技來增加服務的黏著度。就像《Bank4.0 金融常在,銀行不再?》作者Brett King所說,「在這個世界,幾乎地球上每個行業都正以某種方式透過科技進行數位轉型。問題似乎總在於,傳統業者是否做得夠多得以續存?在音樂、書籍、零售、運輸和視訊領域,我們看到了純粹數位競爭者的崛起,從而對整個產業造成巨大的顛覆。」因為技術的進化,甚至是科技的革命,我們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影響,然後也在無形中改變了自己,「數位轉型」無疑是近年來最受到關注的議題。


以親身經驗彙整六大關鍵


約翰.貝斯特(John Best)的新書《Breaking Digital Gridlock,+Website》(數位破發點)中文版於2019年11月正式由台灣金融研訓院出版。作者針對自己親身參與金融機構數位轉型的經驗,彙整了六大關鍵破發點,分別從流程(Process)、科技(Technology)、安全性(Security)、人員(People)、文化(Culture)及策略(Strategy)等面向,探討常見的卡關情形,分享自己如何完成任務,學習其他企業如何克服停滯,從失敗嘗試中成長茁壯。


前陣子的棒球十二強賽,比賽熱度沸沸揚揚,這邊也要特別分享一下許多國際棒球賽的特殊賽制,如果打到延長賽就會啟動「突破僵局制」,以開局就有二個跑者占領一、二壘開始,立意希望能夠盡早打破僵局,類似足球的PK賽制。可見,無論是球賽中、生活中還是工作上,我們都不喜歡僵局,就像是交通堵塞卡在車陣中的無助感,尤其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如果不清楚造成堵塞或是形成僵局的原因,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排除,更加茫然。


1990年代末期一份美國戰爭學院培訓21世紀軍官的報告中,預言未來是波動性(volatile)、不確定性(uncertain)、複雜性(complex)和模糊性(ambiguous),簡稱「VUCA」。如今,因為科技創新,加速VUCA市場新型態的成形,企業被迫需要經常進行數位轉型,台新金控資訊長孫一仕就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IBM公司共同舉辦的「數位破發點金融高階早餐會」中,特別介紹「六大關鍵破發點」與「VUCA」之間的關係,談到如果能夠準確掌握關鍵破發點,就有機會順利在VUCA的新世界中繼續存活。


數位變革與人息息相關


「數位破發點」探討如何改善作業流程,創造新的開發機會;從技術和科技所引起的漣漪甚至掀起的革命,作者特別聚焦雲端服務、人工智慧、應用程式介面、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等金融科技話題;然後從身分自主權、駭客威脅來談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意識到數位變革與每個人都是有關的,不只是資訊人員的事或是高階主管的使命,突破僵局的關鍵,除了科技本身,人員、組織甚至文化都是影響創新的要素;企業如何擬定長遠格局的策略,運用數位治理、資料分析,累積數位轉型競爭力。


雖然每個機構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作者分享的經驗也是發生在美國,但是面對潛在的產業顛覆,我們耳熟能詳的柯達、百事達等企業一開始都是傾向選擇延遲回應,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與眾不同」,不會受到影響,然後,等到變革的必要性火上眉梢,卻已來不及因應。這些曾經的佼佼者之所以被逐漸淘汰的原因,並不單單僅是技術的改變導致它們的黯然,往往是因為整個經營環境已經被科技翻轉,讓原有的領先者來不及轉化成與時俱進的商務模式,然後才成就了後進者典範轉移的契機。網球運動中,掌握「Break Point」(破發點)是制勝的重要關鍵,除了鞏固自己的發球局之外,還要想著如何在對手的發球局順利擊出制勝球,破發得分,期許傳統金融機構都能夠借鏡本書經驗,在科技挑戰當前,掌握數位破發點,順利轉型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