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
                        
                        金管會向外取經  全速完成普惠金融目
                        
                        
                        
                        
                            Open Banking在台灣先從銀行開始,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API平台的啟用,代表台灣開放銀行發展已邁開第一步;第二步將選定12家TSP業者,並訂定TSP業者的管理方式,逐步朝開放金融邁進。
台灣推行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邁向第一個里程碑。在金管會分三階段開放銀行策略中,首先推動的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已於2019年10月中旬上路,為台灣金融業揭開新的序幕。
後續兩階段將開放「消費者資訊查詢」、「交易面資訊」,帶動個人化金融服務的創新。未來如何繼續前進,邁向開放保險、開放證券,甚至是開放金融(Open Finance),步步都是重要的關鍵。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期許,達成開放銀行政策的目標後,將能創造消費者、金融業和第三方服務業者(TSP)三贏局面。
三階段達成開放金融目標
國內開放銀行採取三階段推動,開放範圍依序是商品資訊、客戶資訊及交易資訊。第一階段開放商品等公開資料查詢,以非交易面的金融產品為主,例如匯率、房貸利率、信用卡商品等。TSP業者透過共通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可串接到各銀行的商品資訊,不必再逐一查詢。TSP的客戶透過App,即可輕鬆比較各銀行匯率或房貸利率。
第二階段開放消費者資訊查詢,將進一步開放產品申辦資訊與帳戶資訊,包括帳戶開戶與附屬業務申請、信用卡及附屬業務申請、消費者個人資料查詢、消費者帳戶資訊等。在客戶授權下,TSP業者可存取客戶資料,提供帳戶整合服務,例如將客戶在3家銀行的房貸、存款、基金投資等資訊做整合。
第三階段才會開放交易面資訊,將提供消費者支付、交易功能,比如轉帳申請、信用卡點數兌換、貸款清償、帳單支付、扣帳授權等申請。同樣須在顧客同意下,TSP業者做帳戶整合後,可進一步透過App進行交易與支付,直接連結帳戶扣款或調整帳戶間資金。例如客戶在2家銀行做外幣交易,TSP業者發現甲銀行提供短天期的利率更高,但甲帳戶餘額有限時,可直接從乙銀行帳戶調撥資金過去。
開放API節省串接成本
金管會將開放銀行視為普惠金融發展的一環,希望能引導銀行投入更多金融創新與研發,善用數據來預測顧客潛在需求,在各種消費場景中,即時提供多樣化金融加值服務。另外也透過開放API(Open API)的共通技術標準,節省TSP業者與各銀行個別串接的成本,並能在客戶同意下,取得其私人在銀行內的金融數據,以開發創新的金融服務。
推動開放銀行政策是一種新型態的「異業結合」。以往,銀行間異業結合,仍以保險、證券、理財、財富管理、信託等金融相關業務為主。未來,若銀行與金融科技業者更緊密合作,提供更多創新金融服務,滿足消費者金融需求,將能實現金管會推動開放銀行的願景:「消費者、金融機構、TSP業者三贏的局面」。
實際推動上,金管會指示財金資訊公司負責制定Open API共通標準,包括技術標準與資安標準。銀行公會則負責研議開放範圍,以及銀行與TSP業者合作的自律規範內容。政治大學國際產學聯盟也參與其中,負責審閱財金公司提出的技術與資安標準,以及彙整TSP業者的意見。
2018年10月16日,財金公司打造的金融開放API平台啟用,象徵第一階段的公開資料查詢API正式對外開放。第一批上架API的銀行多達23家,包括大型民營銀行、公股銀行、外商銀行在台子行,甚至就連規模較小的農業銀行等也都搶先布局。第一階段上架的API,涵蓋存款、貸款、投資理財及其他銀行服務,TSP業者可在開放API平台,看到所有參與銀行上架的API。
第一批參與的TSP業者則有6家,已開始介接使用,目前以存款利率、匯率應用最多。其中,串接最多家銀行的TSP業者是麻布記帳App,可提供多達20家銀行的金融商品比較。過去,TSP業者光是洽談一家銀行就得耗時8個月,如今3個月內即可完成與20家銀行的API介接。
藉由第一階段的Open API模式,金管會希望在金融圈建立Open Data觀念,先讓消費者了解開放銀行的機制及其帶來的效益,並觀察整體市場運作與使用者接受度。
Open API也不只是單向地將銀行的資料釋出給TSP業者而已,TSP業者應成為引導客戶消費更多金融商品的導購平台,或是消費者使用不同金融服務的新入口。然後,TSP業者再將顧客和商品消費需求,透過Open API帶入銀行,發揮開放銀行雙向互惠的效益。
借鏡英國與澳洲作法
事實上,接下來要推動的第二、三階段,才是開放銀行的重頭戲。相較於第一階段不涉及消費者個人資料,後續兩階段有更多細節需要處理,包括消費者個資保護、顧客權益保障、爭議處理機制,以及如何訂定TSP業者的管理方式等。這些都是金管會非常重視的議題。
顧立雄曾指出,後續兩階段開放,因涉及個資保護及資安問題,考量事項較為複雜,必須先跨越兩大障礙。首先是銀行擁有較完善資安與個資保護的意識與規範,當銀行將客戶資料開放給TSP業者,金管會該用何種標準來挑選及審視TSP業者?目前能進入金融監理沙盒的新創業者,至少能取得ISO 27001的資安水準,但不代表取得認證就不會發生問題。
其次是,假如銀行的資料開放給TSP業者後,發生個資洩漏或資安事件,如何規範銀行與TSP業者的處理程序及責任歸屬?目前,英國與澳洲的作法是,消費者第一時間直接找銀行負責代償,再由銀行向TSP業者求償,釐清雙方之間的責任歸屬。
英國與澳洲是開放銀行發展較快的國家,金管會將密切觀察這兩國推動的作法及走向。尤其是監理態度較審慎、想法較貼近的澳洲,將在2020年2月選定12家TSP業者,金管會希望藉此從中找出台灣可借鏡的經驗,作為推動後續兩階段政策的參考。
開放銀行三階段開放措施中,又可分為制度面與技術面,兩者得互相配合,以期能在資訊安全、金融創新與顧客權益之間取得平衡點。
目前,金管會已委請銀行公會規劃制度面,包括研議開放範圍,以及銀行與TSP業者合作的自律規範內容。而自律規範也會隨著不同階段而有所延伸。銀行公會已開始研議下一階段的自律規範及法遵建議等配套措施,將包含資安控管、身分認證、授權等面向的細節。
二、三階段規範著重五大考量
顧立雄也指示,第二、三階段規範內容,將有5大考量重點,包括TSP業者管理方式、客戶權益保障、爭議處理、損害賠償機制及資訊安全標準等。
技術面上,則由財金公司負責制定Open API技術與資安標準,並依循銀行公會訂定的開放業務種類和期程,同時也會針對目前市場需求,蒐集TSP業者的建議,列為優先開放項目,來訂定不同階段的技術與資安標準。財金公司計畫在2019年12月完成第二階段技術與資安標準的擬定,再由主管機關決定正式實施的時間。
不過,金管會並未透露第二階段上路時程,但會考量整體市場運作和使用者接受程度。因此,第一階段的應用情況將會是第二階段發展腳步快慢的重要參考。至於第三階段技術與資安標準的訂定時程,財金公司預計在第二階段實施後的6個月內完成。
由於大數據、人工智慧(AI)發展快速,未來銀行可運用AI與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將利率等金融商品朝向「客製化」發展。也就是按照消費者個別情況,提供不同利率,邁向客製化金融服務的目標。
至於保單是否也能客製化,顧立雄認為,如同UBI(Usage Based Insurance)車險保單的概念,根據生活、消費、使用習慣,導出相關風險,目前類似概念就是健康險。不過,保險是用普遍性的風險來精算保險費率。如果區分每個人的風險程度,可能會出現「逆選擇」的問題,屆時不一定符合保險原理,所以還得進一步衡量。
Open Banking在台灣先從銀行開始,第一階段公開資料查詢API平台的啟用,代表台灣開放銀行發展已邁開第一步。未來,金管會將視開放成效,逐漸擴及證券、期貨、保險、投信、資產管理等相關產業,也就是要從開放銀行延伸到開放金融,達到普惠金融的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