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
鄉民的金融科技能量包 有效溝通的金融科技聊天術
隨著金融科技所提供的快速搜尋管道增加,改變了每個人的偏好習慣,甚至扭轉了原有的金融行為。金融的長相雖然隨著時間而不同,卻都有著相同的精神,即是為了實現美好、可觸及的夢想而存在。
身為金融產業一分子,近來充分感受到金融科技成了當紅的名詞,但金融科技最直接的受惠者,其實是金融服務使用者,也就是廣大的社會群眾,你是否曾困擾,到底該怎麼跟週遭的親朋好友分享何謂金融科技?就像風靡一時的大家來挖礦,殊不知背後運用的正是金融科技關鍵技術之一的區塊鏈。
很多人記得超強電腦AlphaGo連續打敗韓國、中國圍棋知名選手,卻不知道人工智慧還可以幫你理財。除了這些提升金融服務品質的種種好處之外,金融科技是否也存在看不見的盲點與迷思?《鄉民的金融科技能量包》帶你找到與鄉民們的金融科技聊天術。
四大熱門話題,帶你釐清FinTech樣貌
本書分章討論區塊鏈、人工智慧、保險科技及智慧理財四大熱門話題。讓區塊鏈一舉成名的「比特幣」,真的是一種貨幣嗎?當然不是。但有這麼一陣子,由於比特幣帶動區塊鏈討論熱潮,因此不論國內外媒體與政治人物,都隨時要講上一點區塊鏈,不乏有很多敘述認為區塊鏈是「劃時代的創新」,會產生無比的新應用,但是區塊鏈所想要解決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已經有既有的服務。
實際上,當前全球所有資訊服務並沒有因此隨時遭到駭客侵入竄改。在資料不被竄改這方面,區塊鏈技術就原理上,比起現有技術更加安全,這只能說是改善了安全性,並非從無到有的「劃時代創新」。
自從IBM超級電腦「深藍」打敗西洋棋大師,人工智慧也開始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另一焦點,政府與政治人物一再宣稱人工智慧是未來產業的前景,在此同時卻又有許多人擔憂機器人會取代人類,人工智慧名詞炒熱後,甚至成為全球新創事業的集資招牌,倫敦風險創投公司MMC Ventures研究發現,有大量歐洲新創公司宣稱使用人工智慧,但是其實根本沒有採用任何人工智慧技術。
更進一步延伸到投資理財方面,出現了所謂的「機器人顧問」,以前只有富商巨賈才請得起理財專家來幫忙整理所有的投資資料,現在靠著科技,可以讓每個人都有基本的機器人顧問,可是電腦買賣股票可靠與否,這中間一樣存在創新與迷思的癥結。
此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最為相關的保險,也在金融科技的影響下,有了更不一樣的面貌。假設保險公司只用年齡來看一個人會不會突然中風或心臟病發的機率,一個每天注重健康、慢跑健身的40歲人,跟一個每天喝酒到半夜、大魚大肉的40歲人,都算做風險一樣,這樣公平嗎?過去保險公司也沒辦法派人成天盯著客戶,頂多只能從身高體重、就醫紀錄來判斷。
如今,可以利用的資訊來源更多了,例如,許多熱愛運動的人,喜歡戴著運動手環計算每天自己跑了多少步,保險公司如果知道一個人每天熱愛跑步,跑了多少步,那麼就能知道這是一個注重身體健康,且每天努力運動,減低生病風險的人,當然就可以給予更低的保費。
金融業的根等於信任關係
當我們回顧整個金融產業的根本,不論是從1.0、2.0還是到3.0,金融業的根基就是一種信任關係。因為信任,所以當家中有儲蓄時,你願意而且敢將它交付給金融機構;因為信任,你願意繳交保費,讓金融機構去保障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想像一下有個小孩子,為什麼當大人將他拋向天空往下掉的時候,他總是笑嘻嘻的感受這樣的下墜感覺,因為他知道有人一定會接著他,這就是信任。
如何達到一個無條件的放棄監理?從傳統演進來看,我們所認知的金融機構必須要有很漂亮的堅固建築物,有昂貴的花崗石當作裝飾,有穿著亮麗光鮮制服的從業人員,這等作為都是想要增加一般大眾對於機構的信任。但現在起科技逐漸主導這樣的信任感,雖然每個世代遇見的金融不太一樣,但無論從櫃檯開始,或ATM、網路銀行及行動支付,金融的長相並不相同,卻都有著同樣的精神――為了實現你的美好、可觸及的夢想而存在。
你或許聽過,某些財經雜誌以「我的理專不是人」作為標題,講的並非是對理專的抱怨或控訴,而是凸顯出全新的一種金融服務型態,你想像過未來的金融是什麼樣子嗎?或許你對金融科技很陌生,但隨著金融科技所提供的快速搜尋管道,陸續改變了每個人的偏好習慣,甚至於完全扭轉了你原有的金融行為。本書將從生活型態轉變為出發點,帶領一般讀者入門金融科技如何創造出夢想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