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

教練、輔導與諮詢三管齊下 研訓院誓言讓金融教育更有效

採訪、撰文:蔡佩蓉

綜觀我國普惠金融政策下的金融教育宣導,台灣金融研訓院誓言要讓金融教育真正有效,將一位財務脆弱族群視為個體,除了協助他們取得知識外,同時建構正確的金融態度,進而表現在日常的金融行為中,最終增加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



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研究指出,國民的金融知識水準(亦稱金融素養)是國家經濟社會振興的必要條件。因此,近年來各國已將提升國民金融識字率與推動普惠金融視為優先政策。消費者如能具備財務意識,不僅能在運用金融商品時做出明智的選擇,或是做出合理的財務決策,更可透過更好的財務計畫來照顧自己的未來,這是個人畢生都必須持續學習的生活技能。


全球銀行界已意識到融資機構潛在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面(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風險,很可能轉變為銀行本身的實質財務損失。而綠色金融趨勢及相關金融工具的興起,將會使得銀行業朝促進永續發展並降低ESG風險的方向轉型。而在企業社會責任(Social)的這一塊,金融業其實應主動讓民有更多金融教育的學習機會,提升金融素養,並擁有金融風險抵抗力,因民有了這樣的基礎,不容易陷入債務陷,也更有理解力來使用金融工具讓自己財務幸福。


金融教育應被納入核心素養


過去幾年,OECD不斷呼全球正視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並強調中央政府、金融部門及教育部門應積極合作,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為強化金融弱勢族群的財務意識,祭出相關政策,包括令金融機構將其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並有學校開始將金融教育開設為獨立學科。對照台灣,2019年「108年課綱」正式上路,金融教育未被納入核心素養,各界輿論譁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提升金融素養不再只能側重「知識」的補給,更重要的是,培養出面對不同的金融風險下,所擁有足以因應環境變化的金融「態度」與「行為」的抵抗能力,而這項能力將左右個人的財務健康。台灣金融研訓院認為,金融素養應是一門系統性的終生訓練項目,就像必須透過不間斷的運動來維持身體的健康或體態,特別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之下,無痛支付令大多數人對於預算管理越來越無感,也因此個人所需要的訓練容會因本身的環境條件而有所異。


以主動面對問題的教練式訓練為主


有感金融知識學習普遍過於碎片化,平時看似已吸收理解很多新知,然而一旦真正的風險來臨時,卻仍缺乏獨立因應的能力,此時若再上不正確的資訊或建議,還可能因此做出令自己陷入財務困難深淵的錯誤決策。有鑑於此,台灣金融研訓院導入教練式訓練,發展以教練、輔導與諮詢三管齊下的金融教育模式,這樣的訓練有別於以往知識傳授的指導式訓練,主要是希望受訓者能透過分析自身所處現況、設定目標,找出各種可能的解方,進而採取有效的行動。也就是個人都必須學習如何主動面對自己的財務問題。


如果受訓者在教練陪伴的過程中,遭遇較重大的金融風險難題,就得轉介金融專業的輔導與諮詢。我們以健身來比,教練一般會為受訓者進行身體組成評量(In Body),讓了解自己的肌肉、脂肪與基礎代謝等整體身體概況,在這樣的前提下,搭配自己的期望(如減脂或增肌等),設定出可以具體落實努力而達成的目標,如須搭配飲食或相關的調整,則視情況會有其他專業輔導與諮詢的介入。簡言之,教練的功能即與受訓者協同合作,專注於所設定的目標,並陪伴改變行為與做出績效。


三評測促個人財務邁向正循環


然而,對應到如何設定自己的財務目標,除了有教練的陪伴之外,更需要一套訓練前的財務風險評量,對此,金融研訓院規劃設計出財務性格、金融風險抵抗力指數及金融素養三項評測,透過這三項評測的分析,受訓者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的金融行為與風險弱點,教練再以此與受訓者討論出更有效的行動目標,最終在一定期間階段完成,完成階段目標後則可持續再訂定新的目標,促進個人財務健康邁向正循環。


這樣的教練式訓練將在2020年正式開展,首批受訓者即是由摩根大通協助介惠慈善基金會輔導原婦女就業成功的照服員,在研訓院與介惠經一年的規劃與準備下,實地訪察了解原婦女的財務處境,雖然原女因擔任照服員逐漸可以穩定家庭經濟,但距離財務健康仍然相當遙遠,台灣金融研訓院表示,逾8成照服員的財務觀念與能力有待提升。這項合作計畫為期2年,第一年聚焦在教練與輔導的陪伴訓練,第二年則持續追蹤受訓者的目標達成況,加強金融專業諮詢的介入,協助介惠照服員能自立滿足生活所需的財務需求,並對於生命中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有所自信準備。


此項計畫背後的工程相當浩大,包括評測模型及知識體系的建置等,同時為了讓後續的專業輔導與諮詢能及時介入,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搭建互動式網路平台,不僅能在雲端覽各種數位化金融知識容之外,還可以透過線上隨時與教練保持互動,一方面,若教練判斷有轉介諮詢的需要,亦可由此平台獲取台灣金融研訓院以第三方不及商業利益組成的專業顧問團隊,所提供的最適金融解決建議方案,整體執行成效並非只著重在財富累積,還必須時時保持財務風險意識,不僅要能預判風險,也得要能籌措或調整資源來因應。


綜觀我國普惠金融政策下的金融教育宣導,台灣金融研訓院誓言要讓金融教育真正有效,將一位財務脆弱族群視為個體,除了協助他們取得知識外,同時建構起正確的金融態度,進而表現在日常的金融行為中,最終建立起處理財務困難的能力,即增加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如此一來,不僅有助於提高個人福利及經濟穩定性,對於活絡金融服務亦有所助益。除此之外,台灣金融研訓院期待金融素養能從小紮根,亦同積極與各國中、小學攜手合作,共同構築更完備的金融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