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

助建FinTech服務、推IR平台 集保力促企業發展ESG

採訪、撰文:鄭文

早年的集保結算所已證明「硬實力」堅強,但隨著時代變遷,作為全台灣最大的金融資料中心後台,不僅靈活應用金融科技,讓大數據發揮價,更協助台灣企業從追求獲利進階到追求ESG,證明其「軟實力」亦不可限量。



本市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且與一個國家的政治形勢、社會穩定度皆密不可分。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簡稱「集保結算所」)成立迄今已30年,提供股票、債券、票券的登及結算、交割、保管等作業服務,其決策與執行無不牽動著台灣資本市場的方向與制度,如今在大勢所趨下,也成為推動台灣企業發展ESG的重要手。


「未來被動型基金會越來越多,國際之間ESG的相關評分也會持續增加。」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指出,現在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已超過1,700家,而資本市場只重視營收、EPS(後盈餘)的時代也畫下句點,開始強調永續經營,公司追求營運績效之際,也必須兼顧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ESG,這同時讓集保面臨全新的挑戰與機會。


樹立FinTech新典範


這30年間,集保結算所不斷與時進。在國際化的趨勢下,金融市場業務越來越多樣化,許多業者朝跨業經營的方向邁進。為了順應趨勢,2006年臺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集保結算所前身)合併了臺灣票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更名為「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成為國唯一跨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平台。


除了股票、票券外,集保之後也逐漸跨足基金、期貨,並建置股東會電子投票平台、基金公告申報交易平台,以及集保e存摺App、線上基金銷售平台(基富通)、跨境保管業務等服務,這些都是利用既有的大數據優勢,針對用的痛點推出新的資訊服務,一項都跳了集保結算所的臼,也讓台灣成為其他國家集保爭相取經的對象。


外,集保結算所與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被業界稱為「證券F4」,集保結算所是F4中第一個成立資通安全組的單位。由此可見,集保結算所在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史中,持續樹立著不一樣的典範。


展望第4個十年,朱漢強指出,公司除了追求金融科技、開放金融(open finance)、資訊安全外,也將透過本身的平台優勢,持續與全球主要研究機構合作,除了協助台灣企業落實ESG之外,也提供與國際同的多元資訊,協助國應用,並讓投資人有更多判斷的依據。


朱漢強引用兩項統計數據,都相當得注意。一是現在已有超過2,300家法人機構、逾80兆美元資將把ESG議題全面納入投資流程;二是截至去(2019)年底,全球已有近300ESG相關ETF上市,資逾500億美元,比2018年成長超過一倍。


企業落實ESG有望吸引資金


亞洲就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球最大的養老基金GPIF(日本政府養老基金),其AUM(資管理規模)多達1.5兆美元,現在已將S&P效率指數(衡量企業效率之指數。衡量標準為一元營收所排放的二量,以業來區別,針對效率較高的企業,加重其權重)納為長期投資的基準。台灣現在則有富邦公司治理、元大台灣永續指數兩ESG主題的ETF。


對於全球資本市場而言,這是得正向看待之事。中小型股若想能在資本市場中持續獲得肯定,除了需要強勁基本面的支外,也少不了大量資金注,尤其是日漸興盛的被動型資金。


不過,以一般情況而言,被動型指數納入的都是大型企業,中小型公司若想得到這些資金的青,相對不容易,但在ESG成為市場上的重要遊戲規則後,上市櫃公司中「吸金」能量大者恆大,甚至獨大的局面可望改變,中小公司只要能落實ESG,仍有機會吸引資金,免除被邊化的命運。


以日本GPIF採用S&P效率指數為例,不僅讓日本資管理業者的生態生變化,也對台灣的上市櫃企業發揮顯著的影響力。


GPIF是投資台股的前十大外資之一,目前在台股的部位多達1,500億元,過往GPIF僅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時,可投資的台灣企業僅約90到100家,但採用S&P效率指數後,由於該指數列入的台灣企業數量共130到140家,等於多了30到40家台灣企業有機會獲得GPIF的資金。


當然,台灣的公司若想要吸引更大規模的資金,與全球的同業相比,在效率上就必須交出更好的成績單,才能持續獲得外資眼相看,因此,企業主的智慧更備受考驗,做任何決策時,不能只著眼於短線的利益,而是以長遠的眼光來布局、規劃。


IR平台有助了解國際投資人觀點


有鑑於將這一類評分應用在投資決策的專業投資人逐漸增加,2019年3月,集保結算所創新服務再度升級,正式動「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IR平台)。


許多法人不了解上市櫃公司的IR(投資人關係)聯絡窗口,無法獲得即時、正確的資訊,集保的IR平台正是為了解決相關問題,提供台灣企業的基本資訊、IR的聯絡窗口,保持雙方之間溝通順暢。


目前台灣約有400家企業接受歐洲第一大ESG評比機構Sustainalytics的評分,IR平台不僅個月主動通知這數百家公司,告知其受評分數的變化,2019年10月底還舉少見的線上研討會,邀請國上市櫃公司與研究機構直接對話,讓企業主與高階主管們更深入了解國際投資人的觀點。


今年,集保的IR平台將陸續納入其他國際知名評比平台的資訊,像是ISS旗下之E&S Quality Score評分,以及全球重量級指數公司的評比,包括英國富時、美國MSCI的ESG評比。按現行規劃的進度,IR平台將於今年5月與ISS、富時公司正式合作,引進更多評分資訊,屆時IR平台將成為國唯一、全球少見的多元ESG資訊平台。


不僅如此,在ESG評分資訊提供的服務對象上,IR平台除了目前國的上市櫃公司外,也規劃進一開放給國投資者參考,屆時投資人有更多機會,與專業的外資法人站在同一陣線,不但可以提高投資的勝率,且能在整個過程中督促企業善盡社會責任,落實ESG。


早年的集保已經證明自己「硬實力」堅強,隨著時代變遷,集保結算所作為全台灣最大的金融資料中心後台,不僅靈活應用金融科技,讓手中的大數據(Big Data)發揮許多價,同時協助台灣的企業主從追求獲利進階到追求ESG,也證明了集保不僅是一個後台,而且是一家創意無限的公司,其「軟實力」同樣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