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減碼油氣類股 投資與永續環保並重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是全球油氣產業的重要參考指標,此次大舉減碼油氣類股投資,可能成為該基金歷來規模最大的化石燃料投資出脫行動之一,將迫使人們更嚴肅思考油氣產業的未來。
永續投資熱潮已在歐美地區吹響號角,越來越多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操盤手在挑選投資組合時,開始關注所投資的企業是否遵循「ESG」準則,包括要符合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要素。
另也有越來越多主權財富基金意識到,若以油氣類股投資為主要收益來源,未來恐將面臨長期財務風險。其中,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全球最大政府主權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決定逐步出售許多石油及天然氣公司的持股,凸顯靠投資石油致富的主權基金也注重永續環保,同時降低對化石燃料產業曝險的壓力。
僅保留煉油與油氣業下游業務股份
挪威是石油生產大國。1990年,挪威政府將石油業大筆盈餘轉為主權財富基金,並藉由投資全球股票、基金、債券及房地產等收益,作為政府公共退休基金之用。目前,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達1兆美元,規模為全球之冠。其中,依照指數供應機構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的定義,截至2018年底,該基金持有的「探勘及開採業務企業」股價約660億克朗(約75億美元),占基金整體股票部位的1.2%。
2019年3月,挪威政府宣布,該國主權財富基金將逐步出售手中石油、天然氣開採與生產企業的持股。這項出清計畫已於2019年10月2日獲得挪威國會批准。
挪威財政部發表聲明指出,該計畫只會出脫單純從事油氣探勘和開採業務企業的股票,但保留擁有煉油和其他油氣業下游業務的企業股份。至於擁有大型再生能源事業和垂直整合業務的石油巨擘,如英國石油(BP)、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該主權財富基金仍會繼續投資。
根據聲明內容顯示,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將不再投資富時羅素指數分類為「探勘及開採業務企業」的股票,最初發布停止投資名單共有134家企業,但稍後又更新名單,受影響企業增加至150家。
依照富時羅素指數於2019年7月公布的名單,該基金在2018年底持有「探勘及開採業務企業」的股票,包括康菲石油公司(Conoco Phillips)、依歐格資源公司(EOG Resources)、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等。不過,挪威財政部在10月的聲明中並未提供確切出售油氣類股名單。
挪威政府強調,這項決定單純以財務為考量,並非為了反映他們對油價下跌或是石油業永續性的看法。但是該政府也坦承,氣候變遷對該基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風險因素,已經要求基金經理人須審視氣候相關的投資風險。
由於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是全球油氣產業的重要參考指標,此次大舉減碼油氣類股投資,可能成為該基金歷來規模最大的化石燃料投資出脫行動之一,將迫使人們更嚴肅思考油氣產業的未來。
研究氣候變遷的智庫「碳追蹤」(Carbon Tracker)執行長坎帕內爾(Mark Campanale)表示,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的最新決定,所帶來的影響性要比2015年停止投資煤事業還要深遠。這代表該基金最初雖是因石油和天然氣的收入所成立,但挪威財政部已意識到必須自化石燃料轉型才有未來。
ESG成為全球投資界最新準則
事實上,隨著全球永續投資風潮興起,許多政府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操盤手挑選投資組合時,開始關注企業是否遵循「ESG」準則。
2018年7月,包含四大中東基金在內的6家主權財富基金,即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科威特投資局(KIA)、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卡達投資局(QIA)、紐西蘭超級基金(NZ Super Fund)、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共同設立「一個地球主權財富基金框架」(One Planet Sovereign Wealth Funds Framework),並承諾在投資時會考慮到氣候變遷相關風險,以符合投資人期待。
從2019年5月日本北海道出現攝氏39.5度,創下該國史上5月最高溫紀錄;緊接著6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發生歷年來最嚴重的森林大火;到了9月,同樣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也發生森林大火,甚至延燒超過4個月,不但凸顯氣候變遷問題的急迫性,也促使投資人除了關注企業獲利與成長性外,更看重企業是否重視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如今,ESG儼然成為全球投資界的最新投資準則。放眼未來,「用投資愛地球」不再是口號,而將落實為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