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

AIGCC主席程淑芬:讓世界看到台灣 樂於協助推動

採訪、撰文:陳立維

永續經營是國際大勢,台灣有許多企業正在從事永續推動中,但礙於國際情勢,台灣的努力很少被其他各國所了解,如台灣企業入選DJSI 2019年新興市場指數成股名單多達23家,為全球第一。這努力應持續透過參與國際組織,讓大家一起共襄盛舉,達到永續目標。



際間高分貝倡議氣候變遷與風險,呼各界投入永續發展及行動,台灣不是沒有跟上國際主流,甚至還擁有不少世界記,卻受制於聯合國對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在國際社會總是難見身影、發言聲量小。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以其豐富的外商金融業經驗,熟稔國際市場運作及趨勢,深切領悟氣候變遷對於企業營運管理、業務發展及投資的關鍵角色,即使日常工作已經十分忙碌,仍力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擔任「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AIGCC)主席。


為了氣候風險 國際機構投資人團結起來


AIGCC是亞洲私部門發起的跨國聯盟,成立目的在於提高金融機構、資管理者對於氣候變遷和低投資的相關風險,以及商業機會的學習認識,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家族公室和捐贈基金都可以申請加入,AIGCC平台上不僅限於倡議,主要是提供投資活動、信用分析、風險管理,甚或與政府政策議合的能力養成,並分享亞洲最佳案例。


少了聯合國的大傘,台灣缺了正常國家的國際聯網絡,台灣總是和國際社會「失聯」。2016年AIGCC成立時,倡議單位並沒有注意到台灣,且AIGCC是澳紐地區發起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IGCC)的地區組織之一,若不是程淑芬主動接觸,台灣可能又和此大好機會錯身而過。


擔任國泰金控投資長並負責擘劃國泰集團投資與經營策略的程淑芬,熟稔銀行、證券、保險業營運,累積25年的專業經驗,對於資本市場透析有獨到的見解,業界推崇為標竿第一人。程淑芬兼具帶領外資與本國金融機構的管理經驗,2019年新加坡CSRWorks International頒發給予「亞洲頂尖永續超級女性」(Asia's Top Sustainability Superwomen)殊榮時,就特別肯定被國際投資人及政府所倚重,時時協助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的熱忱。


「我念的是大氣科學,了解台灣面臨氣候風險的可能危機。」程淑芬強調,台灣天然資源缺乏,以往過度開發已造成環境破壞,企業經營若再不從永續出發,可能連人才延攬都會斷了炊,因為現在年輕人普遍「用腦賺錢」,很重視自己工作的公司,錢是怎麼賺來的。


AIGCC目前成員來自亞太地區十餘個國家,多是知名跨國金融機構的亞洲團隊,或是各市場標竿企業,如安聯集團、法國巴黎銀行資管理、富時羅素、愛馬仕投資管理、三井住友信託資管理,國泰金控是唯一台灣的成員。程淑芬表示,國泰集團總資規模達新台幣9兆元以上,有大的投資部位,也要找到更多國際基金代操的生意,一定把自己擺在國際同業之林,在同樣遊戲規則上做的比大家都好,「我們有責任比其他業者了解永續、實踐永續。」


2019年12月,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在馬德里舉行,AIGCC公布成立以來第一亞洲投資者調《變革之風:亞洲低投資》,調管理資超過1.9兆美元的投資法人,有關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投資方式與需求。調結果顯示,投資法人對於亞洲氣候投資機會的需求強勁、胃納量大,例如95%受訪者表示已有並正在實施低戰略,66%至75%受訪投資法人計畫把低投資納入資清單中。AIGCC總監Rebecca Mikula-Wright指出,這反映出氣候投資機會在亞洲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相關投資活動只會更為加速。


調報告,同時介紹兩個投資機構、兩個政府主權在氣候變遷議題的作為,台灣的國泰金控和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同時被選為區域範例,作為AIGCC其他成員的參考。報告中指出,國泰金控為台灣最大的民營金融集團,資管理規模3,020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有關氣候變遷和ESG發展的治理監督,由總經理主持的「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委員會旗下有6個工作小組,半年向董事會報告一次,尤其氣候相關財務露TCFD工作小組由風控長監督並領導,審與氣候相關資負債的風險和機遇,也要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明確明氣候相關行動已成為國泰金控的經營重點關注領域之一。


台灣做了多少永續 要有管道告訴國際


「台灣是有做永續推動的」,程淑芬,除了國泰金控作為亞太範例之外,台灣研發的電動機車、廣泛興建再生能源電廠及多元農作體系支持環境永續發展都得稱許;台灣企業入選美國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2019年新興市場指數成股名單多達23家,為全球第一。


國際間極大多數不知道台灣的努力與成果,程淑芬,「台灣做得好,應該要讓全世界知道!」在外資作了15年的分析師,看到外國投資人非常重視企業的公司治理,也逐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重視永續,參與AIGCC活動下來,看出這個平台有國際投資者的標竿意義,也能透過平台與國際投資標的或計畫討論交流,亞太區同業更會為了彰顯代表企業的用心,不時會互相砥礪,國泰金控肩負台灣一半人口給予的信任,企業經營有遠見,做件事都會想想「對台灣社會好不好」,應該透過AIGCC平台讓國際認識台灣。


作為AIGCC唯一台灣成員,國泰金控在台灣連年主「氣候變遷論壇」,繼2017年邀請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2018年與企業永續發展協會CDP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工作坊後,2019年再與證交所共同合作、金管會主委親臨指導,參與成員中有許多來自台灣市前50大企業,這種同時扮演政府溝通、又能帶動市場風氣的積極作為,AIGCC特別樂於支持程淑芬的行動力,「我是協助推動的角色,有總經理支持,我們做起來很有動力。」她說


AIGCC總監Rebecca Mikula-Wright,透過國泰金控和程淑芬,看到台灣的用心投入,熱情地要把台灣帶進氣候相關的國際組織,如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 CA 100+),CA 100+是由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所發起的氣候變遷倡議活動,希望透過投資人的力量督促全球161家高排企業(其中有3家是台灣公司),讓企業採取氣候行動、降低排放量。


企業盡早主動露氣候相關財務資料


基於多方面倡議氣候風險和永續投資等全球重大議題,「全球氣候變遷投資人聯盟」(Global Investor Coalition, GIC)和其他國際機構鼓勵企業界主動露氣候相關的財務資料。如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發布的氣候相關財務露建議報告(Task Force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Recommendations Report, TCFD Recommendations Report)。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上市公司自2020年起,需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申報時,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治理情況、實際及潛在與氣候相關之衝等。


程淑芬指出,目前責任投資、責任放貸已經實施多年,TCFD也已逐漸成為國際主流,鼓勵支持者由做中學、學中做來精進。日本安倍政府2019年發布TCFD指導手冊,日本一口氣有200家支持TCFD,使全球支持者一舉超越800家承諾氣候相關財務露。一旦全球機構投資人彼此間的共識越來越明確:不重視減的企業,就別想得到這些機構投資人的注資,更糟的況是無法符合國際規範的供應鏈永續作法,硬生生被拔除掉,不只了訂單、恐怕都要花費數十倍的投入才能重拾業鏈關係。


對於台灣大型企業跟進國際主流作法,程淑芬認為,應該主動積極,「沒有個國家會把如此嚴重問題全給政府」;但對於資源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認為政府資源及學研單位的力量就該放進去,結合官學力量打造「基本款」的氣候相關財務情境模擬分析工具,讓各種規模的企業都能有付得起的分析軟體,才可有效全面推動。


雖然站國際前的程淑芬為推動企業減、政府資源正確投注等,都做了完善的構想,但現實面,卻時時感受極大的挫折,例如有些企業對於永續倡議會作出「事不關己」、「現在不重要」的冷漠回應,政府部會與民間部門的對話顯得被動,需要傳教士的精神努力倡議溝通。程淑芬也觀察到有些投資人直接賣掉超量排企業的股票,以為這樣就是責任投資的表現,指出,「賣掉投資當然是選擇之一,但相對消極,因為一旦出清持股,就是放棄話語權,錯失監督對方改善的良機。」程淑芬提醒,其實很多企業這幾年越來越關心永續議題,對自己也會有期許,投資人應該更主動關心投資對象的進,透過議合討論投資對象對氣候變遷的治理,除了扮演督促進的推手,也能守護投資放款部位的安全。目前企業資訊露品質與責任投資機構的期待之間,仍有一定程度的落差,各方投入資源,發展永續行動方案也不是一蹴可及,持續加強並作出行動力,就有全面落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