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

發揮母雞帶小雞精神 經濟部商業司力挺跨境電商

採訪、撰文:潘以泓

跨境電商的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具重要影響,經濟部商業司扮起母雞角色,張羅各項在跨足海外電商市場所可能需要的資源,讓台灣諸多電商小雞能在商業司的羽翼之下,前往海外發展,獲得成功。


武漢肺炎影響,民眾均減少外出、留在家中以避免傳染的風險,因此線上購物送到家的服務比起過去更夯,對跨境電商業者而言,在疫情的影響下,跨境電商業者的發展,對於台灣的經濟實力更是重要,而經濟部商業司每年也砸下數千萬元預算來補助跨境電商業者,可說是業者的最佳後盾。


台灣的跨境電商業者足跡遍布全球,其中以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往來最為頻繁,這兩大市場的線上消費力強大,也是台灣跨境電商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台灣業者在東南亞及中國成功的亦不在少數。


疫情來襲,發展電商打穩基本功


受到疫情的影響,民眾因為減少外出,在家防疫較為安全,因此線上購物的交易量大為增加,線上購物業者成為這波疫情之下的受益贏家,電子商務再度崛起受到矚目。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李鎂日前提到,因為台灣外出採買的人大為減少,餐廳、實體店家的生意大受影響,但這些餐飲及通路業者可以趁此機會發展電子商務。


李鎂更進一步表示,跨境電商的發展相當重要,此刻更是需要扎實地推動跨境電商服務,台灣的業者可以趁這個時間點,規劃將業務拓展至他國,同時打穩基本功,待疫情狀況趨緩時,正好可以大顯身手。


事實上,經濟部商業司對於跨境電商業者的支持可說是相當全面性。除了財務面的補助之外,還另外提供當地法令免費諮詢服務、當地商情蒐集服務、在地商務考察團,以及物流、金流等後端相關需求的支援,充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支持台灣的跨境電商業者於國外發展。


跨境電商相關產業被比喻為「第五兆產業」,因此成為政府大力扶持的產業。首先,針對財務面的補助,經濟部商業司專門委員許福添提到,經濟部商業司已連續3年針對跨境電商提供財務補助方案,商業司每年都會公開徵求提案,讓想要將產品賣到國外去的業者得到資金上的奧援。每年補助的主要方向都不盡相同,2020年的補助已經開跑,目標市場著重在日本、美國或新加坡等國家,提案業者若是以日本、美國或新加坡為目標市場者,將會優先錄取,得到商業司的補助。


直接創造、間接增進均可提申請


就補助範疇來看,以網際網路方式零售實體商品,可以「直接創造」或「間接增進」跨境交易額的電商業者均可提出申請,例如自有電商平台、網站或專區直接創造跨境交易額的業者,或是協助台灣電商業者創造、提升跨境交易額的業者,都列在其中。


至於跨境交易額的定義,則是指跨境電商業者銷售至國外市場的終端商品之線上交易金額,但其中不含零件及半成品。舉例來說,經由設在台灣的跨境專區將商品銷售到國外市場,或者透過落地海外之自有平台、網站或專區銷售商品到國外市場。


提案業者想要拿到補助的話,也會有加分項目可以參考。跨境電商業者只要提出在國外當地市場營運模式的說明與相關證明文件,以及跨境交易額證明資料,例如提案業者與電商平台的交易彙總統計表網頁截圖、交易清單明細、對帳單、出貨明細、訂單或企業內部報表等相關紙本或檔案資料,同時加註「與正本相符」字樣,加蓋公司及負責人印鑑等,就能拿到加分題,但若無法提出佐證資料的話,就不能認列跨境交易額。


「平台型電商業者」是指在國外市場以自有電商平台、專區或網站,銷售終端實體商品給消費者,提案重點應說明平台型業者如何以科技創新提升平台流量、擴增用戶、深化使用者的體驗來帶動國外市場的跨境交易額。申請補助的內容應該要涵蓋平台型電商應用科技創新於國外市場開發與導入商業模式創新、服務升級、系統優化或通路整合等等重點。


舉例來說,平台電商與短視頻業者合作開發新的社群電商模式、智慧化推薦及Chatbot以優化消費體驗與客服效率、自動切換語系或商品內容的個人化網頁以優化客戶體驗、於國外市場布建社群分銷體系以擴增新通路等,都算是應用技術的內容。


另外一類「代營運電商業者」,則是指銷售終端實體商品的電商業者,他們在國外市場提供部分或全部的電商營運、網路行銷及物金流方案等代營運服務,以提升台灣電商在國外市場的跨境交易額。這類業者的提案重點,就要說明代營運業者如何透過科技創新提升台灣電商在國外市場的營運效率及跨境交易額。申請內容應涵蓋代營運商於國外市場運用科技創新開發與導入「多元通路、會員分析或精準行銷等各類支援系統」。


舉例來說,代營運商開發多通路銷售系統,讓電商平台一地上架多地銷售、結合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優化協助電商業者更精確掌握海外消費客群、開發自動廣告投放系統協助電商業者分析最佳廣告資源配置以提升轉換率。


資金補助+免費諮詢,促了解商情


整體而言,每一個提案所編列的計畫總經費包含補助款與自籌款兩部分,補助款不得超過計畫總經費50%,而且申請額度以新台幣500萬元為上限,根據過去兩年經驗,每年都有數十件提案者通過審核。


在資金補助之外,商業司也提供1次至2次的免費諮詢服務,許福添專委提到,一般來說,跨境電商業者對於當地的環境、會計制度等各項相關法令規定都不甚熟悉,因此商業司也會提供會計師、律師等相關專業人士給業者,做初期的了解與諮商,若業者後續有更多需要深入協助的部分,則是由業者另外支付諮詢費用。


另外,對於當地商情的了解,也是跨境電商業者所須持續努力的,但業者以自己的力量去蒐集當地的消費習性等資訊,是相當耗力的。因此,商業司也提供業者在地的消費習性資訊,扮演起母雞帶小雞的角色,讓業者能夠輕易地獲得資訊。


而確認跨足海外市場後,到當地考察也是必要的。許福添專委說,商業司也籌組海外考察團,帶領業者至當地考察,而商業司也會安排當地的主管機關、大型業者與台灣跨境電商業者碰面,媒合雙方接洽認識。因為台灣的跨境電商業者規模都不大,若想透過自己的關係網絡去認識當地官方組織或大型業者,是相當困難的事,因此,透過商業司帶隊的考察團能夠更輕易的接觸到當地業者及主管機關。


善用集貨概念,降低運費成本


最後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就是物流的管理。許福添專委說,業者的物流問題是一大成本,期望透過媒合物流業者及電商業者,以類似集貨的概念來降低運費的成本。另外,像是量大的常銷型商品,規劃設計共同倉儲,也減低電商業者倉儲的成本。


跨境電商業者販售的品項中,包括美妝品、生活日用品、食品、衣鞋包錶、3C用品等。為解決東南亞跨境電商退換貨的痛點,商業司2019年就積極開始與東南亞的倉儲、物流業者尋求合作機會,在物流與電商較為成熟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市場進行退換貨的相關作法,讓台灣的電商業者成本能夠降低。


在退貨部分,可以在東南亞的海外倉儲中重新整理後,媒合轉往當地Outlet通路銷售。目前經濟部商業司已與東南亞物流倉儲業者Istoreisend展開合作。另外,印尼的業者也將會有海外倉儲建置的合作計畫討論。


從商業司所提供的資金面補助,再到當地環境、在地文化、消費習慣、消費群眾的慣性、相關法令及金融等等,都不是單一一家跨境電商業者所能夠獨力完成的。因此,商業司扮演起母雞的角色,張羅了各項在跨足海外電商市場時所可能需要的資源,讓台灣諸多電商小雞們在商業司的羽翼之下在海外得以相對輕易地發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