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

防疫新生活 跟著阿中部長遊屏東

整理、撰文:蘇偉華

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縣,山海景色壯闊迷人,境自然生態、人文景致豐富,加上重視農業發展,熱帶水果量多、品質優,食品加工科技的發達,更讓農品創造高附加價。全台大解封之際,到屏東一遊對是最佳選擇!

著電視那頭傳來鋼鐵部長陳時中親切的聲音:好消息,今日又加0!國疫情趨緩,政府令人安心的超前部署,讓國人從67日起取消全台大規模的社交活動限制。與之而來的好消息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任務從疫情控制轉型為振興觀光,感性的阿中部長也開始帶領國人領略台灣之美,這振興旅遊就從國境之南的墾丁開始!

阿中部長表示:「台灣是非常美麗的寶島,應該更有自信。」的確,「防疫新生活」運動第一站首選屏東,果然令人驚連連!初來乍到,沒有達人介紹,要從程?此行跟著《台灣銀行家》雜誌小編一起玩透透,深入部落遨遊原之美,走訪山村聚落及海灣漁村,從夜市小吃、風景到人文,從心描繪的屏東新路線。

為何首選屏東?因為只有屏東同時看得到山與海

《台灣銀行家》先幫您1分鐘腦補屏東縣:屏東縣境擁有4種地形:平原、高山、海灣及半島,更有1座墾丁國家公園,及茂林、大鵬灣2座國家風景區,和中央級的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墾丁及雙流2座森林遊樂區,還有潮州林後四林平地森林遊樂區、四重溪泉,再加上11個客家8個原住民1個離島琉球,從自然生態到人文風光,只有來到屏東才能見其獨特美景。魯凱族出身的立法委員伍麗華,特別推薦來到屏東遊玩的民不能錯過屏東縣瑪家,當地著名景點像是北大武山西側瀑布群、涼山瀑布、禮納里部落及山川琉璃吊橋等地,若時間充裕,安排兩三天來個輕旅行,一起經濟、觀光,全民牽手刺激國旅、振興業!

景點山川琉璃吊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連結三地門三地村與瑪家北葉村,有座串連起兩的觀光吊橋,潔白的橋身設計是以原住民琉璃珠作為意象,兩邊有百蛇圖騰,全長262公尺,高度約45公尺,為全國最長的臥床式吊橋,位於舊吊橋下游,吊橋向下即可俯瞰壯闊的山巒美景,因而取名為「山川琉璃吊橋」。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管轄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北葉村,原為瑪家山地文化村,處於三地門、瑪家、霧台等3個原住民對外交通之樞紐地帶,距屏東市僅24公里,交通便利,附近均為排灣、魯凱族群聚之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氣息。

景點霧台岩板巷+禮納里部落

岩板巷藝術街位於屏東縣霧台,居部落中央地帶,左側鄰霧台國小,前有文化廣場,為部落人群集結的場所。所到之處有以陶壺造型所製作的兩側欄杆,門及牆壁上則有著不同的雕飾,分別代表著平民、長老、獵、頭目的家,造訪者可以從魯凱文物館、霧台長老教會、杜巴男雕刻屋、拉瓦藝術屋等仔細探尋這個世外桃源,若有餘裕,不妨走部落禮納里,四周山林環繞、視野遼闊,屏北平原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景點萬金聖母聖殿+車城福安宮

萬金聖母聖殿是台灣首座天主教聖殿,保有洋折衷的建築造型及裝飾風格,融合哥德建築形式及部分古典元素,工藝典雅美不勝收。此聖堂自清咸豐時期開教迄今,改善平埔族人經濟,融入當地社會,形成同一信仰的「教友村」。

車城福安宮,是目前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史。在清朝時期受乾隆皇帝褒封,可是全台最受榮寵的土地爺。得一提的是,福安宮廟門左側牆堵上嵌著一具碑碣――「劉明燈統帥過福安村題名碑」,即「劉提督碑」,碑高108公分、寬56公分的花崗岩,福安宮於1987年改建時,廟方將此碑嵌於廟門左側之牆堵上,此碑係清同治6年美船羅發號事件後,劉明燈至此勒石紀念的碑石,極具史意義。

景點關山夕照+台灣最南端意象標誌

關山位於屏東縣恆春半島西南方,古稱「高山巖」,海拔甚高,視野良好,由上往下俯瞰景色甚美,夕陽西下時,海面泛起霞光,襯托珊瑚礁景觀,別具蒼渺之美,名列南台灣八景之一,關山夕照享有180度的太平洋美景,是CNN票選全球12大夕陽美景之一!

很多人都以為台灣最南端是鵝鑾鼻燈塔,正確答案其實是――台灣最南端點的意象標誌,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境,鵝鑾鼻公園與龍坑保護區間。其位置被大海三面圍繞,瀕臨巴士海峽、太平洋,因此在意象標誌的平台上可展望東、南、西三個不同方向的海景,成為旅客在墾丁國家公園駐足流連的景點之一。

關於恆春半島的史,《台灣銀行家》特別推薦《傀儡花》,這本長篇史小由台灣醫師兼小家陳耀昌所撰寫,故事描述1867年,途經台灣海峽的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風浪襲下,於現今的屏東七星岩觸礁,船員於龜仔(音同「路」;今墾丁社頂部落)上岸,但因誤闖斯羅人的領地而遭殺害,引發後續歐美列強、大清帝國、斯羅人多方的角力斡旋,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羅大股頭卓杞篤(Tou-ketok)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始告落幕。小2016年獲得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金典獎,公共電視更將此篇改編為旗艦大作並更名為《斯羅》,預計2021年正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