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
臺企銀全力建置銀髮樂齡學堂
幫助長者共食、共學
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各銀行積極超前部署,臺灣企銀關懷在地,火力全開,持續設立銀髮樂齡學堂,照顧銀髮族,沒有因肺炎疫情攪局而停歇,在7月16日馬不停蹄趕往台南白河及嘉義東石,同日揭牌成立2間銀髮樂齡學堂關懷據點,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及嘉義縣副縣長吳容輝分別到場,與臺灣企銀攜手展現對長者的愛心。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底時超過14%,已進入「高齡社會」,預計在2026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因此未來如何照顧老年人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及配合政府長照政策延伸,臺灣企銀董事長黃博怡上任後,就將銀髮族照顧關懷活動列為公益活動主軸,並積極協助偏鄉地區資源缺乏、亟需企業贊助的社區老人關懷據點,建置「銀髮樂齡學堂」。
「銀色之愛信用卡」獲企業熱烈支持
臺灣企銀在2018年開始贊助成立「銀髮樂齡學堂」,協助社區老人關懷據點設置、環境修繕、增購相關設備、補貼租金及老人共食材料費等,讓偏鄉地區銀髮族有優質活動空間並透過健康促進活動及供餐等服務,讓爺爺、奶奶均能獲得在地且妥適的照顧,以期能達到「在地老化」的效果。
在設立「銀髮樂齡學堂」的同時,臺灣企銀也看到源源不絕的財源,更是永續經營的關鍵。黃博怡表示,扶持中小企業成長及落實扶助銀髮族照顧關懷活動為臺灣企銀長期發展願景,藉由中小企業主認同,臺灣企銀已發行結合信用卡及一卡通功能的「銀色之愛信用卡」,並提撥交易金額0.3%為公益基金,專款專用作為各社區「銀髮樂齡學堂」相關贊助經費,用以濟助弱勢銀髮族群。
臺灣企銀發行「銀色之愛信用卡」後,獲得企業客戶熱烈迴響與支持,肯定臺灣企銀的行善理念,希望能推廣至社會各階層。黃博怡表示,現在除了信用卡的公益基金外,加上捐款,每年已有上千萬元的經費,推動上絕對沒問題。
臺灣企銀希望藉由彙集大眾的點點愛心,讓愛源源不絕,幸福代代相傳,未來希望號召更多人投身公益,讓臺灣多一分愛與溫暖的力量,並與各界攜手共創美好社會。
台南白河及嘉義東石新增銀髮樂齡學堂
目前臺企銀累積已贊助成立16家銀髮樂齡學堂,每年受惠供餐及服務的長者近28萬人次之多,不僅實質延伸長照政策,更讓服務團隊和被服務的長者,從中體驗生命價值,直接或間接降低社會問題發生機率。
臺灣企銀在7月16日成立2家銀髮樂齡學堂,分別為「台南市白河竹門社區發展協會」及「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都是高齡社區,臺灣企銀為達到落實社區照顧、社會救助福利等目的,透過臺灣企銀設立的公益信託基金,積極提供社區廚房設備修繕、食材補助及改善相關空間設施,充分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亦隨著臺灣企銀來到台南市白河竹門社區。他說,他出生在此,家就在社區發展協會的旁邊,更是竹門國小的校友,因此聽到要在這裡設立銀髮樂齡學堂,一定要來共襄盛舉。
而在嘉義東石設立銀髮樂齡學堂,黃博怡表示,嘉義縣已經有3家銀髮樂齡學堂,第一家選擇在家鄉嘉義布袋,第二家則是嘉義中埔,第三家則是嘉義東石。
黃博怡說,設立銀髮樂齡學堂後,就好像組合了一個強大的「行善團」,像是有麵食、素食、海鮮、餅乾、營造等業者會一起提供物資、經費,並一同前進各家銀髮樂齡學堂,徹底發揮互助的精神。
聚焦解決「兩老雙缺」落實安養與永續理念
除了行善之外,臺灣企銀今年聚焦解決「兩老雙缺」,利用「都更危老」加「銀髮照護」及「都市更新」加「種電、儲能」,一舉解決兩老(建物老化、人口老化)、雙缺(缺地、缺電)問題,落實在家安養及永續綠能的理念。
黃博怡強調,臺灣企銀未來仍將持續挹注愛心,希望擴大服務鄉鎮,將企業資源有效發揮,持續服務及嘉惠在地長者,並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使銀髮長者能於社區中得到更妥善、更優質的照顧及資源。
整體來看,臺灣企銀贊助「銀髮樂齡學堂」,就是要讓當地老人均能獲得在地且妥適的照顧服務,讓年長者享有溫馨的社區環境及相關資源,且能增進年長者人際互動機會,建構自我的社交網絡,營造歡樂、健康的社區,落實福利社區化的理念,並藉由共食,建立社區照顧的互助精神,漸進式地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營造永續、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長期更要增進社區長輩的生活品質、健康促進、人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