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策略
2023年6月
CFP證照「帶著走」 投資自己證明價值
FPAT聚焦未來理財規劃趨勢
FPAT致力於提升國內金融理財產業從業人員水準,藉「理財實務和未來趨勢」座談會,探討金融數位轉型下CFP持證人的因應、跨境理財的挑戰和機會、CFP認證的創新教學和持續進修等議題,期能引導國人正確理財觀,接軌國際。
金融業從業人員需要各式各樣的專業證照。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理財機器人廣泛應用,投資人有更多管道可進行投資理財,促使理財規劃顧問(A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等證照報考人數逐年增加。
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在台深耕20載以來,致力於提升國內金融理財產業從業人員水準,日前舉辦「理財實務和未來趨勢」座談會,由協會理事長李長庚擔任主持人,與談貴賓包括協會理事暨教育訓練委員會主委黃崇哲、協會理事暨華南銀行副董事長林知延、協會行銷推廣委員會委員吳盛富、CFP持證人暨獨立理財顧問陳鈺錞,探討金融數位轉型下CFP持證人的因應、跨境理財的挑戰和機會、CFP認證的創新教學和持續進修等議題,期能引導國人正確理財觀,接軌國際,打造台灣成為世界級的投資理財市場。
具未來性 資產管理需求持續增加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國信託銀行共同發布《2022台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2022年,台灣高資產客群推估總人數達50.78萬人,財富資產總值達新台幣34.88兆元。自2019年至2022年,台灣高資產客群總人數平均每年成長率13%,財富資產總值平均每年成長率18%。所謂高資產客群的資產規模,意指扣除自住房地產的價值和金融負債後,達到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即100萬美元)。
「由此可見,國內對資產管理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這是一個具有未來性的產業。」黃崇哲肯定地說。
隨著民眾對專業理財規劃的需求提升,FPAT積極培育CFP與AFP新世代金融菁英,協助高資產人士建立與執行全方位的理財計畫。黃崇哲同時擔任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長期以來負責推動FPAT教育推廣與訓練業務。
他表示,為因應金融數位時代潮流,國際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總會(FPSB)於今年4月完成全球理財規劃專業的新標準,以及新的教育課綱與內容。總會花了將近3年多時間,從訂定新標準、課綱內容重新設計、與星展銀行合作測試,甚至到世界各國市場實際演練,期能進一步深化課程模組,以更符合未來市場需求。FPAT身為FPSB國際組織的一員,亦隨之調整新課綱與內容。
三大支柱 總會頒布全球理財規劃專業新標準
「FPSB總會的全球理財規劃專業新標準有三大支柱,包括Knowing、Doing、Being。」黃崇哲解釋說,其目的在於整合理財規劃知識、提升全球理財規劃顧問的專業實踐標準和職業道德規範。
首先是Knowing,結合了理財規劃專業顧問應了解並應用的理論、方法和知識,以勝任理財規劃的工作。其次是Doing,涵蓋理財規劃專業顧問應採用的流程、實踐、能力和技能,協助其勝任理財規劃的工作。最後是Being,概述理財規劃專業顧問應展示的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行為標準,以助其勝任理財規劃的工作。
黃崇哲表示,FPAT新規劃6個模組的課綱,已銜接FPSB總會的全球理財規劃專業新標準,但其實還有理財規劃心理學也很重要,尤其是遇到金融市場快速波動時,理財規劃專業顧問應以何種態度來處理自己與客戶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此部分亦為FPAT未來努力目標,希望能再納入並更新為Knowing的範疇。另外,資訊科技(ICT)能力也是Knowing的重要一環。
除了強化新標準的三大支柱外,國際交流也很重要,藉由FPAT與FPSB總會產生連結,將有助於台灣CFP持證人和國際理財規劃專業顧問社群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華銀林知延》財管上CFA、CFP可互相leverage
林知延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房地產經濟、財務碩士,曾擔任日本水星資產管理顧問公司基金經理人,而且持有各種先進的國際金融證照,包括特許金融分析師(CFA)、AFP、CFP、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CCIM)、財金風險管理分析師(FRM)等。
除了本身學經歷豐富、持有多項國際證照外,他在華南銀行裡也不遺餘力地推動各項證照考試,鼓勵同仁考取並提升專業能力。
林知延表示,20多年前,他剛加入華南銀行時,發現同仁升等條件無客觀標準,於是爭取採用CFP證照考試,作為內部考試之用。CFP證照在國際間具有極高的公信力,且需要通過的條件也較嚴格。經過多年努力後,華南銀行目前的內部升遷、調動及年度考績,都將是否考取CFP證照納入考量。
其實,林知延當初在華南銀行內部推動CFP證照考試,並非一路順遂。為了身先士卒,他先帶頭參加CFP考試,第一次考日文版沒過,第二次考英文版還是沒過,直到第三次考中文版,才通過並取得CFP證照。
這次考試經驗讓他學到三大教訓。第一是Never give up(絕不放棄)。第二是以往他長年待在英、美、日等國家,回到台灣後,沒想到中文已進步許多,可以用中文考試。第三是他考取CFP證照後,其他同事就沒有不參加考試的藉口。
不論是保險從業人員、證券從業人員,或是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及信託部門人員,若要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最好報考CFP和CFA。林知延觀察指出,CFA較偏向法人理財規劃,例如投信公司本身的投資理財,或是英、美和日本等國家的企業操盤自家公司的退休金等。
「其實,CFA、CFP在財務管理上可以互相運用。」林知延細數持有各種國際金融證照所帶來的好處,「特別是Reach the network很重要,譬如當我到美國出差時,就可以用CFA、CFP、CCIM持證人的身分,到當地協會與其他持證人互動和交流。」
更重要的是,金融證照屬於持有人本人,可以累積帶著走。林知延常鼓勵同仁,「離職時很少東西是可以帶著走,只有證照是跟人一起走。所以一定要投資自己、培養自己,考取證照,證明自己的價值。」
CFP持證人陳鈺錞》 獨立執業 贏得高資產客戶認同
陳鈺錞是資深CFP持證人,具備金融專業證照與多年實務經驗,除了獨立執業外,也經常往來兩岸三地之間,對於如何快速贏得跨境高端理財客戶的認同,有獨到見解。
她說自己很早就考取CFP證照,並透過教育部的雙師教學計畫,進入國內大學的財務金融系、保險金融管理系,擔任業界講師,分享市場操作實務經驗。再加上身為CFP持證人,她更希望青年學子在大學時代就能了解何謂國際理財規劃,並建立投資理財的正確觀念。
不過,「取得CFP證照,只是金融業從業人員經營客戶的第一步,並非終點。我們真正目的是希望用專業服務客戶,所以軟技能反而比專業技能更重要。」陳鈺錞提醒。
當她決定把國際理財規劃顧問定位為個人職涯目標後,不斷思考參加專業課程、考取金融證照之餘,還可以做哪些事情,讓自己快速贏得客戶的認同。她坦言,自己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善用工作之餘的休閒時間,透過財經、旅遊、綜藝、運動、Discovery及國家地理頻道等各種電視節目,吸收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再加以融會貫通,與客戶快速建立共同語言。
「我們接觸的客戶來自各行各業,我認為自己應該吸收跨領域的知識,而國際理財規劃顧問也是一份融合各領域知識的工作,提供客戶整合性的理財規劃建議。」陳鈺錞指出,除了各領域知識之外,還有面相和星座,也能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再用客戶聽得懂的語言,解說理財規劃的專業建議。過去30年來,陳鈺錞始終如一,這也成為她獲得客戶信任的重要關鍵。
FPAT委員吳盛富》 景氣循環不斷重複 客戶資產成長為優先
持有CFP證照的吳盛富,曾任職於證券、投信及銀行業,擅長運用流量和存量的思考方式來解決理財規劃的問題。2019年,在他為客戶創造資產大幅成長的消息不脛而走下,不但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客戶,更成為他成功經營客戶的關鍵轉折年。
「2019年8月,美國曾出現債券殖利率倒掛的現象,敲起經濟衰退的警鐘!」吳盛富表示,按照正常的債市,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都比短天期高。一旦短天期美債殖利率超過長天期美債殖利率,這種情況稱為殖利率曲線「倒掛」。過去半個世紀裡,殖利率倒掛,可能預告未來的經濟衰退。
當時,他建議客戶投資美國長天期公債,原本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沒想到隔年聯準會利率由升轉降,導致公債價格大漲,讓許多客戶親身經歷到資產大幅成長的甜美滋味,也吸引更多人向他尋求投資理財的建議。
吳盛富認為,景氣循環會不斷重複,身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和財富管理時,必須要有專業知識和背景支撐,加上實戰經驗與戰功,才能贏得高資產客群的信任與支持。